谈抓好初中英语课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2)
2015-08-10 01:43
导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不难发现如下的场景: 孩子放学回家,迅速地卸下书包,拿起扫帚主动地扫起地来。他扫着扫着,老师的“我们应从小养成爱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不难发现如下的场景:
孩子放学回家,迅速地卸下书包,拿起扫帚主动地扫起地来。他扫着扫着,老师的“我们应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帮助爸爸、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想到这里,他越干越欢。这时,刚下班的孩子妈妈,一进门就发现孩子不在做作业而是在扫地,便急冲冲地从孩子手中夺过扫帚,大声地说:“谁要你扫地,只要你发愤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妈妈累死了也心甘情愿。快去做你的作业去。”于是,孩子便一脸困惑地拎着书包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打开书做起作业来。不一会,奶奶走进孙子的房间,一看孙子又扒在桌上写作业,便心疼地说:“孩子呀,你刚从学校回来,就又扒在桌子上做作业,这样会把身子累坏了的。俗话说,一条螺丝一条路,哪能个个上大学?你奶奶没有读书不也过得很好吗。身子要紧,快去歇歇!”听了奶奶这番劝说,孩子更觉得茫茫然,不知所措了。
面对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异向、异质、异步, 出现诸如报刊上披露的孩子的种种变态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直面如此现实,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出好的教育环境,势必就要求承担教育主体作用的学校,能为托起明天的太阳付出更多的努力。尽管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人们更渴望能迅速建立起优化的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然而从理想走向现实,却是一个不太短的过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学校的教育职能,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从未来社会分工看,尽管随着城乡一体化,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发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正如科技的发展必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样,人的社会分工也必然是既高度综合又越来越专业化。学校,是由专业教师组成的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它同在整体上并非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家庭教育与非专业职能的社会影响相比,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无疑要大得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现代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昭示我们:幼儿与小学阶段是人的智力发展与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抓住这一关键期,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发现孩子个性潜能,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宽厚基础。过了这一关键期,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也就困难多了。
据此,如把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教育交给学校,由学校融教育、教学与生活管理于一炉,遵从教育科学,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系统而持续的教育,在中小学实行寄宿制也就势在必行。从我们全新学校多年来的教育实践看,是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成果的。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小学实行寄宿制,比在高中、大学因学生远离家庭而只好由学校提供食宿,显得尤为重要。
如能这样,不仅能为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提供必要的保证,而且为更多的年轻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能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专业,并增开了新的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