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商标翻译的心理因素及翻译策略(2)
2015-10-19 01:01
导读:中华民族历来喜欢吉利祥和的字眼,所以外国商品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一席之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就必须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文化习俗
中华民族历来喜欢吉利祥和的字眼,所以外国商品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一席之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就必须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文化习俗和消费心理,在商标翻译中选用“金”、“龙”、“美”、“佳”、“福”、“康”、“利”等吉利字眼,无疑会更容易赢得消费市场,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有:Goldlion(
服装)——金利来,Lactov(饮料)——乐口福,Konka(电器)——康佳,Marlboro(香烟)——万宝路等。西方文化中的
哲学、艺术和文学语言注重的则是自然时空,尤其偏重空间、物质、事实的自然真实性,这就导致西方的商标文化重视真实自然和感官愉悦,更强调功能效用和实用价值,经常采用具有褒扬意义的形容词或名词来揭示商品的质量、品级、效能、新颖性、实用性、产地等特征。例如:Sprite (雪碧,美国饮料名),源自sprit(全力冲刺)与spirit(元气、精神),兼有精灵活力之意,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揭示了产品的功效特点。
3.讲究音韵与神韵的贯通,增强审美情趣
从翻译的实践看,较好的广告商标翻译应该能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巧妙融合上做到音韵与神韵的结合。如Simmons翻译成“席梦思”,不仅音与原文相似,而且“席梦思”让人联想到甜美的梦幻。
再如美国的Coca-Cola 饮料,翻译成汉语是“可口可乐”,此译文不仅同英文本身的商标音似,韵似,而且节奏感强烈,琅琅上口,最重要的是,此译文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传达了快乐向上的乐观情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达到音韵与神韵的贯通,在商标翻译中,翻译方法应该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翻译时尽量选取能激起消费者美好联想的谐音词汇或词组,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异义字,在翻译时可自由选择发音响亮、意境优美的字来表现:Arche译为“雅倩”、Pantene译为“潘婷”,既保留了原音音节的响亮,同时选用“倩”、“婷”等表现女性的秀美汉字更突出了化妆品的商品特色,迎合了消费者的审美趣味,使得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同时还能体会其中的美感。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翻译中要注意避免触犯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
商标是企业与消费者相互沟通的一座桥梁,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营销过程中,由于不同目标市场文化背景差异,因商标翻译触犯文化禁忌而导致营销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商标翻译中应注意避免触犯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例如:受东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数字的神化存在着东西方的差异。在我国有 “666”、“999”、“金六福”、“三元”、“三枪”、“十三香”等这些数字用作商标的商品,在欧美则能够见到以“7-Up”、“Mild Seven”、“7-Eleven”等为商标的商品,但要把“666”、“十三香”这样的商品出口到英美就会遇到麻烦,因为“six”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