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外语教学给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2)
2016-01-01 01:01
导读: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吸取《许国璋英语》的教训和《新概念英语》的长处,做到“分析”和“积累”的有机结合。现在的阅读教学还是分析统治课堂。满堂讲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吸取《许国璋英语》的教训和《新概念英语》的长处,做到“分析”和“积累”的有机结合。现在的阅读教学还是分析统治课堂。满堂讲和满堂问的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肢解本应属于一个整体的文本,让学生只是孤立的记住一些语言知识和现象。对于分析,不是不要,而是要精当的分析,切中要害的分析,给人启发的分析。分析之后应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来消化吸收和积累语言。积累是重要的,“积少成多”、“积多成神”、“积沙成塔”,所有的语言规律都在语言现象里,积累多了,也就自然能字字悟其神。
启示二: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将精读和泛读做到有机结合
叶圣陶说:泛读是精读的应用。成为英语专家的李阳说:精读是本,精读是源,没有精读作为基础的泛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有了从精读中得来的“情感”、“思想”、“认识”、“方法”的积累,读课外读物,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他又说:仅有精读,而没有课外大量的阅读做补充,那也是远远不够的。他还说自己的成功,就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增大阅读量,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好读书,多读书,不求甚解地读书。当然,不求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求甚解,只要读多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人对语言有一种本身的渴盼和依赖。语言是主体,极具情景化特征。语言总是和我们的具体的生活情景相连。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代码,语言就是道,掌握和使用语言,就是接受一种文化的价值。语言构成的文本,同人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因此,要强调把语言看成生命主体,生命整体,注重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情感的真切投入,真正做到主体和主体的对话。没有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语文能力的提高将不可能实现。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启示三: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将做题和读书做到有机结合
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就给学生拼命地做题目,结果题目做的很多,学生的成绩却还是在原地打滚。疯狂外语的创始人李阳,曾经也是个被英语教学的“题海战术”折磨过的人,他考英语四级时也不及格。于是他改变学习方法,把词汇、短语、句式抄在小本上,分分秒秒的记忆,后来开始大声读课文、背课文、复述原著。结果,他的英语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他的最大声、最流利、最快速的朗读竟然影响了一个时代,这可能是他也没有想到的。
由此可见,题目固然要做,但前提是要读好书。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少做题,多读书。在阅读教学中,应把朗读作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张田若说:我以为一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否让学生把书读熟了,用熟读衡量阅读教学很管用。于永正干脆说:把门关起来,让学生一个一个来把书读好,这才是有效的语文课。
《许国璋英语》的衰微、《新概念英语》的经久不衰,以及李阳的成功等,给我们的启示是今天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把“分析和积累”、“精读和泛读”、“做题和读书”做到有机结合。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