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2016-01-23 01:08
导读: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常识,更要应该掌握文化差异, 不至于因此而信息传递不畅,甚至导致毫无必要的分歧和矛盾,给双方带来损失.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有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常识,更要应该掌握文化差异, 不至于因此而信息传递不畅,甚至导致毫无必要的分歧和矛盾,给双方带来损失.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有三项: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言语行为特性方面的研究;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1.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世界观是文化之核心,它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深入到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宇宙、自身存在的意义、生命、死亡、疾病及其他种种哲学问题的思考及回答,了解一种文化所包含的世界观也就了解了那种文化所产生的思维方式。西方思维侵向于重客观、重事实、重数据,其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分析性思维;而我们则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强调平衡、中庸,重视所谓“天人合一”。
价值观是人们后天习得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并以此做出判断选择及解决矛盾冲突,东西方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总的说来,西方是“个人主义”,一切与“个人主义”相关联的观念,如“自由”、“平等”等均在西方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们则重视“集体主义”。
2.言语行为特性方面的差异
现代语言学认为,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如陈述、询问、命令、邀请、警告、宣判、道歉、祝贺、感谢、赞叹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言语行为并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由若干复杂的次言语行为组成的。根据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之发”以言述事的述事行为,“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的行事行为,“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的成事行为。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采用某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其自身预期所能实现的意图,这是直接言语行为;有时候,人们出于某种考虑,采用某一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完成另一种行事行为,这是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言语行为作为语言学的一般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自然语言之中。言语行为受特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条件的不同直接会影响到言语行为的表现,使言语行为的表现多样化,并导致交际的形式出现差异。言语行为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尤其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表现了语言和社会文化关系的一个协调过程。
3.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非语言交际,即语言交际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