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真的大获全胜了吗(1)
2016-02-18 01:20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英语真的大获全胜了吗(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英语 为什么无处不在? 全世界有3.8亿人把英语作为第一语
英语 为什么无处不在?
全世界有3.8亿人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大约2.5亿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另外还有10亿人正在 学习 它;全球大约1/3的人口每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它;并且据估计到 2050年,世界上一半的人都能比较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它是全球化的语言,广泛 应用 在国际商务、
政治 和外交领域中;它也是电脑和互联网的通用语言。你会在罗马街头的广告上发现它;从东京的流行歌曲里听到它;在柬埔寨官方文件中读到它;德国的电视和广播中有它的专门节目;法国的商务学校教授它;波利维亚内阁开会时,它是主要的表达工具。诚然,这种在14世纪的英格兰只有“下等人”才讲的口语,已经在漫长的 历史 中 发展 演变为全球通用的语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并不是因为英语很简单。不错,它的代词比较简单,不用区分那么多的阴性阳性;但它的动词变化不太规则,语法也有些奇怪,而发音和拼写之间的配合经常简直像噩梦一般难以想象。如今,英语的使用太广泛,衍生出了太多的版本,以至于英语母语国家的人都经常会碰到他们不理解的 英文 。就同一版本而言, 问题 也很复杂,因为随 社会 的发展英语也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新的词不断出现,旧有的词被赋予新的内涵,让人迷惑的情况经常出现。
英语的根源很复杂,包括拉丁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挪威语等等,这样一种语言难免不会出现混乱。但它同时也变得更富有弹性,也更强大。在需要新词时,英语本身设置的障碍很少。出版商每年都要推出记录大量新创词的字典,而英语随时准备接纳它们。相比之下,法语纯洁性的捍卫者们经年累月地为是否允许个别外来词的使用而烦恼。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英语并非英国人的英语
不过,英语并非长期以来就是这么开放和漫不经心的。在18世纪,约瑟夫·安迪生(《观察家》杂志的创始人)、迪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和斯威弗特(《格列夫游记》的作者)这3位著名的英语作家呼吁建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来规范英语的使用,他们的语调有点像贸易保护论者。安迪生写道:
我经常希望……能够专门找一些人来管理我们的语言,就像防止外币在我们中间使用一样;特别要禁止法语的任何表达在这个王国流行起来,因为我们自己的语言是最有价值的。
幸运的是,自由贸易的原则获得了胜利。第一本大英词典的编撰者塞缪·乔生在序言里宣告:“让那些以为字典可以让他们的语言变得不朽的词典编撰者们受到嘲笑吧。学究们希望控制语言发展的方向,但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想捆住音节,无异于要鞭打空中的风。”
当人们讨论语言的问题时,经常会受到民族自豪感优越感的 影响 。牛津大学语言学教授艾其森指出,一种语言的成功或失败与其固有性质关系不大,“而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力量有很大关系”。对英语来说,尤其如此。
这一 规律 也并非没有特例。东罗马帝国时期,希腊语在希腊的政治霸权早已终结后仍长期保持着通用语言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很久,拉丁语仍然为基督教会和几乎所有的西欧学校所使用。不过,古希腊语和拉丁语都是墨守成规的语言,语法十分古板,最终没有在 自然 选择中生存下来,正如”世纪的大诗人艾德芒德所写道:
坚硬花岗石上,
寻求永恒的诗篇,
希腊和拉丁,终被遗忘;
沙中书写,
我们的语言,
潮起或潮落,人人传唱。
全球化的语言带来全球文化隐忧
而英语却随着时间的前进不断发展。到 19世纪,它已经被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士兵和商人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从此开始向全球通用语言的目标进军。不过,无论英语的适应能力有多强,也不管英国势力曾覆盖的面积有多广,当代英语地位其实来自于说英语的美国的地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全球化的语言带来全球文化隐忧
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好处在于这使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能够顺利进行交谈和交易。但语言并不仅仅是传播的媒介,它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身份的标志。在许多国家,英语的扩张威胁着甚至正在摧毁本土文化。即使对英语本身来说也是如此,因为现今席卷全球的虽然被称作“英语”,但它携带的是美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