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事口语翻译的特点及要求(2)
2016-03-05 01:00
导读:二、外事工作对口语翻译的要求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的新形势,对外事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尤其是口语翻译人员,更要
二、外事工作对口语翻译的要求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的新形势,对外事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尤其是口语翻译人员,更要顺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现场即席翻译工作中,场合重要,时间性强,从翻译过程到其结果,是对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检验。没有相当丰厚的文化修养内涵,没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周恩来总理生前对外事人员提出“三过硬”的要求,即思想政治过硬、外语业务过硬、一般知识过硬。
外事口语翻译人员,要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直接参与对外交往,无论是出国访问还是接待外宾来访,都离不开翻译的工作。因此,对口语翻译人员有较为严格的规范的要求。
1.基本要求 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外事口语翻译人员必须观察敏锐、思想深刻、头脑快捷。对所面临的事物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工作的特点,根据人物身份、活动内容和现场气氛的不同,在掌握翻译内容的思想性质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智力,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促进中外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2.综合素质的要求 外语翻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外事工作要求翻译人员外语基本功扎实,中文写作流畅通达,熟悉外交礼仪,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今时代,需要外事口语翻译人员熟知国家的对外交往大政方针,既要懂政治,又懂经济、懂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既具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略知自然科学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知识,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所担负的翻译工作。
翻译不同于创作,但具有创作的性质。原文是翻译的基础,是前提。翻译人员有认真反映原文的义务,而没有改动原文的权力。但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因此,翻译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口语翻译过程中,要重视翻译技巧的运用,不应当机械地照搬原话,过多地拘泥于逐字逐句的“死译”,应当抓住语言的基本思想和逻辑关系,找出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才能使翻译的语言—文字流畅、意义准确,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得心应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日常的口语翻译工作实践中,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翻译的规律和技巧,将工作上的严肃性、认真性和翻译手法上的灵活性、创造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认识不断指导实践,不断总结、求新,达到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正确而恰当的表述。
任何知识的积累,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和技能既要有一定的基础,也要靠不断的培训来提高,但比这更重要的则是严谨认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就翻译的过程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刻苦学习、认真总结、探索研究的过程。翻译水平的提高,同样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厚积而薄发。
只有确立更高的追求目标,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成果。现今的社会,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外事口语翻译人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用宏观的眼光在深层次的知识领域里积极探索,同时必须加强外语基本功的训练,深入研究翻译工作的特点及其内在规律,经常进行知识更新,充实自我,使自己的头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