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社会不仅急需大批英语专业人材,而且急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社会实用型人材,这对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材呢?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信息,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本文简要阐述了英语教学和英语文化的关系,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课堂上文化导入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英语文化 导入 英语教学
0 引言
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演变、发展都和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任何一种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其语音、句法、语义以及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运用都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文化散布于语言系统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甚至制约着语言的结构、修辞、交际模式等。在外语教学中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对加深学生对外语的领悟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把外语教学放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就很难甚至无法做到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的知识体系。
我们习惯于用东方文化背景去理解西方文化,尽管外形上非常相似,而由于貌合神离,常常形成难过的关口,所以抓住英汉区别,了解背景知识,应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公共英语教学已成为整个英语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各高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有的大学生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但英语口笔头的交际能力却很差,说起话写起文章来往往词不达意,这里面原因很多,如过分重视语言的输入积累而忽视了输出创造,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但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不够重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大学英语老师只热衷于给学生讲授语言点,缺乏在大的文化背景下传授和解释语言知识的能力,殊不知正是那此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文化构成了我们“语言的底座”(Sapir,Edward. 1972. Language Defined),对我们的英语学习效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知道,要正确使用一种语言必须具备两类知识,一类是有关该语言本身的结构体系方面的知识,也即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的实际知识;一类是与该语言有关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实际知识,包括各种“语言的”或“非语言的”交际知识、交际规则,这两类知识的融合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对母语和外语都是如此。学生只有在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之后,才能更加自如和准确的使用英语,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