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话教学中的英语教师课堂言语策略(2)
2016-07-05 01:09
导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应是最艰巨、最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教师的言语使用起着导向作用。但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教师话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应是最艰巨、最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教师的言语使用起着导向作用。但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教师话语不容置疑性和知识的化身这一形象,导致师生间真正平等对话的困难及师生对话的简化,即使是在有限的学生发言中,也会因为学生存在的间题(如声音低弱、口齿不清、词不达意、不着重点等),导致不少教师不等学生回答完毕,便抢过话头,到最后干脆自问自答。这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建构新知的时间与空间。其实学生在组织语言时就是在锻炼思维、建构新知。为克服学生发言的这些毛病,教师可等学生说完后,归纳并重组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有疑问时可随时提间,甚至可以不站起来发问,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一盲堂”为群言堂,变“我说你听”的话语霸权为平等交流,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运用有情语,实现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自然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社会
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作为教师,只有运用学生可接受的言语策略授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人课堂氛围,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当今的学校环境中,讨人喜欢和受人重视是学生的首要需求。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促进困难学生的自尊心,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许多学校的课堂经验表明,如果教师重视学生的成就,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在管理学生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间题。从互动理论的观点看,语言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工具,语言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提高
外语学习的成效不光是简单的语言知识的灌输和学习,还是情感、态度和动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良好的情感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心理保障。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