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完善(2)
2016-07-23 01:03
导读:3.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贯彻“通识教育”之理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的目光汇聚到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3.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贯彻“通识教育”之理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的目光汇聚到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一些有识之士也提出了高等教育教学中应该贯彻“通识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我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当时
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先生就提出了“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教育理念。大学英语教育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据此,我们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内容决不是仅仅限于语言学习本身,它主要包括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吴鼎民教授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更是明确提出了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人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三套车”的教育理念。
三、完善大学英语教育之对策
1.改变学生应试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主要的教学对象,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之一,所以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必将影响到教学效果。从
高考进入大学的新生仍然不能摆脱高中的“应试”学习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确切的说,不能清楚地了解大学的学习目标,不知道今后的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他们仍把高中的难点语法作为学习的重点,而忽略了英语是我们用来交流的手段和工具。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言传身教,帮助学生们从高中填鸭式学习向大学能力型学习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大学英语学习的观念和方法,从源头上跟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教学观念的创新
以及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创新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该理念认为语言最终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语言学习活动的中心位置,教师的课堂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进行。这有利于确立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该观念的创新导引出外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毕竟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是有限的,不可能只借助课堂上老师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