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以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2)
2016-07-27 01:00
导读:第三,高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者一般都是在20岁以上的大学生,或成人学习者,他们大都经历了初中、高中时的英语夯实期,具备较高的英语认识水平
第三,高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者一般都是在20岁以上的大学生,或成人学习者,他们大都经历了初中、高中时的英语夯实期,具备较高的英语认识水平和较强的理解力,但英语运用的灵活性还有待提高,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指导目标应着重使学生把英语当汉语一样作为日常人际关系交往的重要手段,丰富实际使用英语的意识与能力。把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原声
电影、录像片、电视剧等视听材料适当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课堂上的客体(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体。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会自然地体会到英语口语的特点,教师再通过分析剧中人物的语言特征,结合人物不同的身份,说话的不同场合、对象,总结归纳出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的特点及规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实质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准确、更恰当、更丰富地运用英语的能力。另外,这一时期的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也是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就是反复训练,频繁练习。鼓励学生课后大量地阅读一些英语原版剧本、著作;英语报刊杂志等,收听、收视英语节目,定期参加英语角活动等等,增加学习英语的机会,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学生也可以通过缩写英语原版剧本、翻译中文剧本、甚或自行编写英语剧本,进行演练,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达到学习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以上提到的英语教学的三个阶段,始终贯穿其间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师生间的交际,学生间的交际的多边活动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教学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教学材料,教学法或语言分析,而更多地取决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过程。语言课与其它课程不同,语言不仅是教学内容,而且也是教学手段,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形成小、中、大学外语教学“一条龙”系统、连贯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一定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在英语教学中与语言交际并存的一种更加传统、古老和方便的形式—非语言交际也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人们普遍认为非语言交际的内容包含身势体态、面部表情、日控利用、触摸行为、服饰打扮、声音提示和沉默无语等。非语言交际是无声的语言,无声的风度,比较自然亲切、丰富细腻,更能反映表达者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梅普勒指出:体态语言来自你内心深处,来自你的自尊。要改善你的语言就必须从加强内心修养开始,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模仿。我国古代美女西施因为胸部疼痛,经常在人面前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她的邻居中有一个丑女见了,觉得那样很好看,回去也学着在人面前捂着胸部皱眉头。人家见了都躲到一边不愿看她。后来有些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产生了东施效颦的典故。比喻不知道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学样。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正确使用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谨慎使用非语言交际的另一个场合是意义相同,但表达方式不同。如表达“我吃饱了”这一动作,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