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2)
2016-07-27 01:01
导读:4、自信。自信,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习惯性地以这种评价关注自己。它用一种赞同或反对的态度来表达对自己的成功与价值的相信范围。简言之,
4、自信。自信,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习惯性地以这种评价关注自己。它用一种赞同或反对的态度来表达对自己的成功与价值的相信范围。简言之,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持的一种价值判断。具有高度自信的学习者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怕犯错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练习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消极的情感因素与积极的情感因素
以上诸多情感因素还可区分为两种相反的情感因素:
1、积极的情感因素。积极的情感对汉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自信,愉快,强烈的动机等会加快汉语学习的过程。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机会,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2、消极的情感因素。比如焦虑,恐惧,害羞,紧张,失望等情感会消极地影响汉语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其语言行为。因此,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起他们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要环节。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学习者是处于积极的情感态度还是处于消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处于消极情感态度的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学生从不良的情感态度中走出来。
五、对策
那么,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态度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各种情感表现有及时、积极的反馈。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情感态度给予积极的及时的反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教师要采用积极的语言,为学生树立能学好汉语的坚定信心。一位外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对于学生的成功的语言行为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对那些刚刚来到中国,对学习汉语缺乏一定信心的留学生,他们在这个阶段最需要老师的肯定。
3、教师要善于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与学生建立沟通和交流渠道。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热情。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使之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不断强化参与交际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汉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汉语说起,由易到难;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