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探讨(2)
2016-12-16 01:02
导读:教学反思应与教科研相结合。教学实践是教学案例、教学理论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学反思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课堂教学,是教科研的重点。教师要把
教学反思应与教科研相结合。教学实践是教学案例、教学理论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学反思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课堂教学,是教科研的重点。教师要把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这样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好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做好教学后记与反思随笔。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应及时回顾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写好教学后记,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后记包括:
1.记录学生困惑,建立教学备忘录
课堂教学反馈、课后练习、阶段性测试等都能暴露出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应仔细分析原因,究竟是教师启发不当,还是教师未讲清楚,是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还是学生学习马虎?教学反思最重要的是寻找问题的症结,然后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2.记录课堂教学动态,撰写反思小结
反思随笔可以写出教学的不足,记录教师对教学灵感的思考,还可以写课堂上遇到棘手问题的处理办法。写反思随笔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学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 也是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后及时记录课堂教学情况,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自己的得失。
四、教学反思应注意的几个“是否”
1.是否真正“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敞
开心扉、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
3.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都应该“为了一切学生”,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4.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一些英语教师往往把要讨论的问题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的表面上,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讨论,不管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往往并不被关心。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其实掩盖了个性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