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文学课(2)
2017-01-20 01:08
导读:2.教学内容 在一些学校的英语文学课中,往往在讲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讲文学史,这样的效果并不太好。因为我们面向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以,我们放弃
2.教学内容
在一些学校的英语文学课中,往往在讲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讲文学史,这样的效果并不太好。因为我们面向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以,我们放弃了专业性很强的文学史,主要以作品选读为教学内容。在选择课本时,考虑到学生的非英语专业背景和实际英语水平以及课时长度,我们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课本,因此,在充分掌握学生水平和兴趣的情况下,授课教师自己编写了《英语文学选读》讲义。教材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文学课本以时间或文学流派为线索编写,而是分成不同的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如self identity,spiritual growth,love,family,social changes 等。每篇作品开始部分有作者简介,文本中附有生词解释,文本后有三类思考题,分为理解、阐释和延伸理解三部分。每单元结束前还有文学术语介绍。当然,为了让学生扩大文学的知识面,我们也选了一些著名戏剧或长篇小说的片断,但数量不多。对长篇的文学作品,我们主要列出了阅读书目,希望学生课后阅读。此外,我们在选择作品时虽然以英美作家的作品为主,也兼选了世界其他国家,如俄国、德国、尼日利亚、沙特等国的英语翻译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横向比较中引发较深入的思考。同时,我们还特意选择了一些中国作家与各个主题相关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在了解别国文化的同时,通过对比更清楚地了解本国文化,激发批评性思维。 3.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传统文学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是因为教师通常采取“满堂灌”的“一言堂”式授课方式。为此,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大胆创造。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启发激励教学法。在每篇文学作品后都设计有由浅入深,从内容理解到主题探讨等各种问题。在教学中提倡个性的发展,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分散性思维,就各类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仅仅听教师的讲解或名家权威的解读。因为如果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所谓“正确”的观点,不会自主思考的话,久而久之思想就会僵化,更别提创造性了。同时,因为学生的思维不受教师固有思路或权威的局限,他们也有更大的表达空间,觉得有话可说。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小组讨论教学法。学生在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也要求和同学交流。通常我们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有一句英语谚语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分析文学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发现自己没有想到过的新思路、新见解,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3)实践活动教学法。教师会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