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语法框架下的语言习得研究(1)(2)
2017-01-30 01:04
导读:其次,词素习得和语法习得顺序的研究支持了普遍语法的存在。对词素进行深度的实证研究发现儿童习得语法词汇的速度各异,但是顺序是相似的,以英语
其次,词素习得和语法习得顺序的研究支持了普遍语法的存在。对词素进行深度的实证研究发现儿童习得语法词汇的速度各异,但是顺序是相似的,以英语为例:ING形式,介词短语,复数形式,不规则变化的动词过去时,所有格,冠词,规则变化的动词过去时,系动词。埃里斯在句子否定式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发现。他认为,儿童习得否定式的过程大同小异。首先,是将否定词置于句子之外,然后,将否定词移至句中,最后,成功习得助动词或系动词加否定的语法特点。
再次,语言学家曾证明了儿童的语言习得是受到规则管约的。经典的实验来自于1958的波库测试儿童的语法生成能力的试验。他首先向受试者出示了一张画着一种奇怪动物的图片,提示他们这是WUG(这个词不存在),然后出示另一张同样的图片,在一定的语境中,让受试者生成这个词的复数形式。9l%受试者回答准确。第二个实验中,测试人用同样的办法考察儿童的过去式的生成能力,77%的受试者答案准确。
如果没有天赋的语言知识,则很难解释在这种刺激贫乏的条件下,儿童复杂的语言知识是从何而来的。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是参数确立的过程。一旦参数值被确定,原则系统将被激活,转换为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正是普遍语法中的原则与参数引导儿童克服语言输入的缺陷,顺利掌握语言。
三、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异同
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益于普遍语法理论。基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的管约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后,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个完整的领域才渐渐有了真正的理论框架和以理论建设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着共同点。如,第一,发展模式相同,以功能范畴(时,体,人称,否定等等)的习得为例,习得者都需经过误用一调整一掌握三个阶段(Lynch:1996)。第二,二者都存在习得逻辑问题。即输入输出的不对称性。对输出而言,输入总是相对贫乏的。这种共同性引起了研究者对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解 玲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西文化差异面面观
毕淑敏散文中比喻得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