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构主义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2)
2017-04-07 01:01
导读:(一)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情景创设。本单元的主题是“代沟”。除了要掌握一些关于“代沟”的词
(一)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情景创设。本单元的主题是“代沟”。除了要掌握一些关于“代沟”的词句和表达法,还要了解“代沟”的原因,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 (二)分析学习者
对于学习者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景问题。学习者是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
(三)设计学习任务
这是整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得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确实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情景设计,有助于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这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习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要设计非良构的问题。非良构的问题具有无显示目标和限制条件:有多解、多解法或者无解;有多种评判答案的标准:问题的概念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那些只需要回答yes/no的问题是“假交互”,这样的问题不能太多。否则只能是“表面繁荣”,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
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不能超越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太多。
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就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
根据这些原则,我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在pre-reading activities阶段。我用一首叙事歌She’s Leaving Home(Lennon/McCartney)引入主题,激发兴趣。听完歌提问,让学生讲讲这首歌的主旨。简单回答之后。进入Brainstorming discussion,讨论父母和孩子“代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有些回答会让你耳目一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while-reading activities阶段,主要根据课文内容提问:词句的理解,对下面内容的猜测,写作手法。主旨大意,逻辑信号词的运用等。
在after-reading activities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什么是“代沟”?并且用短剧表演的形式来把“代沟”演出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空前调动起来,他们表演的短剧涉及到“早恋”“网络语言”“服饰打扮”等两代人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不同意见,把“代沟”活化了,同时使用了很多刚刚学过的新词和新的表达法。
(四)设计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设计学习情景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情景背景中(不同的工作环境、社会背景),其表现是不相同的。
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要具有吸引力的表征(虚拟现实、高质量视频);它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富有挑战性的上下文背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