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及其对策

2017-05-29 01:10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浅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及其对策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僵化现象是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多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僵化现象是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多年来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外语教育与学习的一个难点。探讨僵化现象的起因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现状进行分析释因,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僵化,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就如何缓解僵化现象提出了教改措施。

关键词:英语学习;僵化现象; 原因;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取得过不少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及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外语学习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初期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就是出现了僵化现象。作为第二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僵化一直是外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但又亟待解决的难题。
  1、僵化现象的含义
   纵观国内外研究僵化现象的资料显示,僵化兼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母语的词条、规则和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二是指外语学习达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初期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2、僵化现象的表现特征
   在英语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经过几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有很多同学通过了四级甚至是六级考试,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听力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大多数学生听不懂快速的句子和熟悉的内容;阅读能力是很多学生所认为的强项,但是词汇量是大多数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拦路虎;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亟待提高的一个方面;写作方面具体的语言表达上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反复出现的类似错误;口语能力也不容乐观,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手段仅仅局限于中学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而新学的语言点不能付诸实践。以上信息表明,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完成时,多数学生也许顺利通过了考试但是综合能力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大学英语学习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Selinker提出中介语理论并指出:95%的第二语习得者只能停留在中介语阶段,因为第二语言习得是在人的大脑“关键期”之后原有的习得机制已经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语言可塑性大大退化,造成语言发展能力停滞,即僵化。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与教和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英语学习的僵化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曾经有多位研究者就这一现象给出了各种理论上的解释。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
  1、学生的个人因素
  (1)心理障碍。 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学生无法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爱面子,怕丢人,担心英语讲得不准确,过分注重自我形象,使他们不敢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之下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即使被点到,他们要么不吭声,要么要求用汉语讲,根本达不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的目的。还有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最擅长的一句话就是 “sorry, I can’t.”或者就是 “My English is poor.” 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学习英语不是出于兴趣,而是来自社会就业或家庭的压力,所以敷衍应付者居多。
  (2)兴趣的减少。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和目的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学习中障碍颇多,因此根本不可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进入大学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和课程,那么本来那些以高考为目的而被迫学英语的学生就把兴趣转移到了其他专业上,对英语仅要求过级而已,缺乏真正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也不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僵化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机会的不足。 进入大学后,每周的英语课时仅限4个学时。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和机会相对减少,而每节课要学习的信息量却大大增加,要求掌握的内容很多,因此很多的教学重点都是放在精读上,学习词汇方面,根本就没有机会练习口语,更别提听力了。

上一篇:谈科学指导学生英语课外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