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氛围的形成(2)
2017-06-01 01:06
导读:当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老师的教学风格相异或相悖时,学生会产成厌烦、低迷的状态,对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构成巨大的屏障。反之,会促进教学活动的
当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老师的教学风格相异或相悖时,学生会产成厌烦、低迷的状态,对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构成巨大的屏障。反之,会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力。
三、从教材角度分析味道
教材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一座桥梁,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主要窗口。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与具体化,它在一定程度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而言,教材是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
调查问卷当中,学生分别对所使用英语教材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程度进行选择,认为时代性、实用性一般的人占了最大比例。在教师力求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的同时,教学的内容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此外,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切实掌握。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中,还应有语言交际文化及实用生活口语。本次调查中,对学生喜欢的英语类型,选择英语交际文化和实用口语的学生比例分列第一和第二位。这一数据完全证明了上述观点。
四、从课堂活动角度品尝味道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
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首先提出的。MI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是以组合的形式进行的。加德纳指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多元智能观点的核心都在于认真地看待人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和欠缺的一面。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的意识到这一点,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尽量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教学的互动当中。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口语能力差,非书面材料理解困难。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例如用英语演讲、辩论、讲故事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播放录音、原声
电影或剪辑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适应真实的外语场景,提高语言的实用性。多数英语课堂中,信息来源主要是书面文字,学生对这样单一的信息输入很容易产成厌倦。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于小故事等课堂调节剂非常认可。对于英文电影呼声最高,英语课堂演讲、辩论等活动所占比例较少。总体来说视听活动比较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