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语学习中的年龄因素(2)
2017-06-04 01:08
导读:Rosansky认为成年人学习外语不仅不如孩子成功,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大相径庭。用Felix的假设来解释就是:童年时期学习母语和外语使用的是“针对语言型的
Rosansky认为成年人学习外语不仅不如孩子成功,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大相径庭。用Felix的假设来解释就是:童年时期学习母语和外语使用的是“针对语言型的认知结构”(language-specific cognitive structures)。到10至12岁时逐步转化成“解决问题型认知结构” (problem-solving cognitive structure)。而正是“解决问题型认知结构”对外语学习产生了干扰。 那些不赞同童年时期学习外语更占优势的语言学家也将他们的理论建立在认知基础上。McLaughlin(1978)认为成年人更关注词汇量和语法规则,因此和孩子相比成年人在掌握词汇上更有技巧,使用语法规则也更正确。Taylor(1974)则认为从认知角度上说成年人在学外语上并不输给孩子。相反地,由于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比孩子强,比孩子成熟,他们更善于应付语言中的抽象概念。成年人表面上的失利是因为他们缺乏促动因素,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这门语言和它的文化背景。
类似的观点还有:由于成年人认知程度的提高,他们懂得灵活运用语法规则,知道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句子,而且在学习语音,句法和语义上比孩子更具优势。
四、情感和社会因素(affective and social factors)
一些语言学家还考虑到了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和社会因素。Schumann(1975)认为文化冲击,学习动机,神会,自我渗透等因素和神经发育程度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成年人的自我界定,学习态度和动机倾向受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定位的约束已然成形,在接触到一门新语言时这些因素必然起阻挠作用。因而Schumann为成年人学习外语提出“文化改观”(acculturation)的建议。
但是,Cummins (1981)认为社会和情感因素只在人际交流方面发挥作用。在处理学术性问题上,学好母语可能对学生更加有利。这就是为什么移民学生到达一个新国家后,年长的学生比年幼的学生在学业上进步更快。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Cummins的观点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在对两组学语法的英国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观察中,研究者发现年长一组的听,读,写的能力胜过年幼的一组。而年幼的一组仅在说方面占优势。其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