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究式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特征(2)
2017-08-05 05:11
导读:教师在备课时注意以下几点:精心准备教材,吃透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文化语境空白,精选材料,或给学生提供具体的线索,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渠道了解
教师在备课时注意以下几点:精心准备教材,吃透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文化语境空白,精选材料,或给学生提供具体的线索,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渠道了解要处理语篇的文化语境知识,在自主探究式课堂阅读教学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自己遇到的不熟悉的有关语篇涉及的社会机构和思想意识方面的背景知识和其中的文化内涵,此时需要教师充当建立新文化语境的工具。教师需不断的了解和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会遇到什么问题,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所呈现的材料。
3 阶段性特征
大学英语探究式课堂阅读教学也要以大纲为指导,按照阶段性的目标,分阶段、系统性地进行,语言并非是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是以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中各个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
《实用英语》一到四册,每册8个单元,第一册主题涉及“大学体验”、“摇滚乐” 、“国际贸易” 、“西方一般礼仪” 、“社区服务” 、“人口流动” 、“工作”、“体育” 、“人生经历”等,题材涉及面广,主题鲜明,学生熟悉主题方面的内容,体裁多为
记叙文和介绍型的
说明文,篇幅在600-900词之间,并逐渐过渡,学生熟悉此类语篇的连贯和衔接手段,符合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语言知识基础和语篇的相关背景知识等需求。随着学习的进步,各种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增强,第三册主题逐渐涉及“情感经历” 、“污染”、“核能” 、“人口危机” 、“学费” 、“科学与真理”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主题范围加深,文章体裁多为
议论文或夹叙夹议文,篇幅增长,长句、难句增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英语语篇常见的结构模式有三种:(1)问题——解决模式。在这种语篇中,作者常按照“矛盾——激化(或发展) ——解决”、“问题——分析-对策(或结论) ”、“现象——后果——建议”等模式来谋篇布局。(2)一般——特殊模式。在这种语篇中,作者常按照“现象——分析——结论”、“理论——定义——例证”等模式来谋篇布局。(3)类比——对比模式。在这种语篇中,作者常按照“事物——优缺点——结论”、“现象——他人观点——作者观点”等模式来谋篇布局。英语语篇的体裁一般包含叙事文(narration) 、描写文(description) 、议论文(argumentation) 、 说明文(exposition)。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语篇的常见结构模式,针对不同体裁精讲特点,分阶段的进行训练,充分利用现在的立体教材的特点,鼓励学生参与自主选材,启发学生自主找出不同语篇的组织特点,积极参与阅读探究,在阅读中主动地进行预测——推理——验证地循环反复,直到完成语篇的探究性意义建构。
4 疏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