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1)(2)
2017-08-07 06:59
导读:由于体验式教学,特别是体验式英语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实施的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和实际教学模式,甚至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
由于体验式教学,特别是体验式英语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实施的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和实际教学模式,甚至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如何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特点,形成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和教学模式是目前和今后体验式教学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
笔者在这些年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实际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体会到从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角色,学习过程及评价等方面看,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传统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递。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本质特征是符合学生认知上“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
在此基础上,根据体验学习的本质特征,笔者提出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中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优势如何展示,需要研究和规范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由于体验式教学来源于体验式学习,所以设计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了解体验式学习的模式。阐述体验学习最为系统的模型,正如Nunan指出,是Kolb(1984)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6],如图1所示。
图1 Kolb体验学习模式示意图
Kolb模式包含有四个阶段: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这四个阶段的具体任务是:
l 具体经历阶段:学习者体验新的情境;
l 思维观察阶段: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
l 抽象概念阶段:学习者达到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转换为合乎逻辑的概念;
l 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
Kolb模式的精髓在于: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在经历了具体体验、观察思考、抽象概念、主动实践这一循环的过程之后达到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在于体验情境的设计。从Kolb学习模式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得到启发,笔者认为Kolb模式可以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在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时,要体现调动学生体验学习的阶段。通过体验教学的课堂实践,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摸索并提出一套“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这个模式包括四个阶段:课前素材准备、课堂情景体验、课堂知识归纳、课堂及课后语言运用。
l 课前素材准备:这个阶段主要针对教师备课。教师需要收集大量的语言素材、场景素材、视听素材、语言应用情境素材和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等等。在此基础上把相关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同时事先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以便让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主动预习相关语言素材。
l 课堂情景体验: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共同观看并体验相关素材,体会在不同情境下语言是如何应用的。
l 课堂知识归纳:学生根据自己在体验阶段得到的语言点,结合预习内容,总结所学语言如何应用;教师进行点评;同时教师还要扩展相关语言点的使用环境、用法和变异。
l 课堂课后语言运用:学生根据老师问题,运用体验和归纳的语言点进行实际运用,教师进行评判和纠正。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后通过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进行语言应用。
“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在学习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胆的表演者,有效的语言使用者,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者。当然,这个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互相包含的。
目前,很多大学英语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是按主题(theme)安排教学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和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材料、听力题材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安排和设计的,因此,教师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时,应首先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体验、感知和思考所接触的新内容,实际上这就是在做Kolb模式中前两种方式所做的事:即具体体验和观察思考,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观察思考后的内容加以归纳,得出新的概念(可以是新的语法知识、语言知识或是背景知识)并运用到新的语境中,这实际上就是Kolb模式中的后两种:抽象概念和实践检验。Kolb提醒我们,在高层的认知、创新和个人发展中,常常需要在体验学习模式中的四个方面有更多的互动。按照这一模式的循环教授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学生应该能达到对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不仅能够感知,而且能在新的语境中运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