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2)
2017-08-09 05:40
导读:2.语言类教材内容是“含情”的 教材内容是“含情”的,尤其是语言类教学教材,其魅力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程度。高职英语坚持“以
2.语言类教材内容是“含情”的
教材内容是“含情”的,尤其是语言类教学教材,其魅力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程度。高职英语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尽管教材版本不一,但其共同之处却是:选材广泛,注重所选材料的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和语言的规范性,侧重语言的实践性。以盛跃东主编的《当代高职高专英语》第二册为例,所选材料的作者或直抒胸臆(如Unit1的两篇材料—“爱的考验”与“空中爱情”,作者以超美的语言魅力、
戏剧性的情节安排等告诉读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对待真情的态度等”,材料本身充满“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等);或蓄情待发(如Unit2-TextB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在作者对中、德、美三国有关教育方面的客观而简洁的介绍中,读者却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或客观铺叙似“无情”(如Unit7对磁悬浮列车的介绍)。而教材的编者之所以选编了这些素材,也是因为他们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共鸣,编、作者的情感错综交织,构成了教材内容多姿多彩的情感源。所以说,绝大多数语言类的教材内容本身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
英语教材的“多情”性,给了教师很大的表现舞台。该舞台需要教师具有以下意识与能力:一是充分展示教材内容里所蕴涵的较为明显的情感因素。二是努力挖掘那些较为隐含的情感因素。三是对于极少数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竭力从外部、横向地赋予其感情色彩。
3.对教材的“爱情”是需要苦心经营的
之所以将英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类比于“爱情”,是因为它也经历了一个与“爱情”相类似的过程:“谈—恋—爱”。 (1)“谈”教材。这一过程发生在准备编写教案阶段,其目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地熟悉教材。对准备教授的教材,教师需要与其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交谈”。第一次“交谈”—浏览全套教材,以对该教材作整体的、全面的了解:了解该套教材的编写目的与特点、编排体系与结构、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的要求与模式等。第二次“交谈”—通读将要教授的那册教材:了解全册书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材范围与编排结构、知识学习的框架、技能训练的体系等,以确保备课、上课时,既有总体的把握,又有重点的突出;既能遵循教材本身的编排意图、内容与顺序,又能根据学生需要,对其内容与顺序进行“删、调、增、添”,目的是使整册书的教学能贴合学生实际,灵活组合教学内容,机动调控教学进程,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第三次“交谈”—精读即将教授的教材内容,以明确:①哪些教材内容是自己能轻松驾御、收放自如的?哪些是需要事先查阅、咨询、调查与学习的……②学生从中究竟能学到哪些知识与技能、形成什么样的情感与态度等。这一“交谈”过程肯定是多次、反复地进行着的,直至教材内容,重、难点分布等谙熟于心,为教案的编写做最后的准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恋”教材。该过程发生在教案编写阶段,其目的是在“谈”而熟悉的基础上,盘亘、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