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2017-08-09 05:26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浅谈情感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情感态度被认为是极其重
摘要: 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情感态度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介于小学生特定的心智水平、年龄特征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融入便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课题。人文主义
心理学、克拉什语言习得理论、以及新课程的理念,从理论上为情感教学作了脚注。本文旨在通过运用情感因素的方式,阐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怎样准确运用情感教学法,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效应。
关键词: 情感教学 情感效应
一、问题提出
我们过去只重视知识的本位价值和实用价值,把教学目标限定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系统的活动,而忽略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调动和情操的陶冶。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如果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内容,而缺乏对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较少去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堵无形的墙,情感得不到沟通,教学效果的实质就难以体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还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
二.“情感教学”的的相关理论依据
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发展的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我国著名教育家 夏丐尊 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人文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情感、需要及人际的交流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在教学领域则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和情感型师生关系。 Rogers 指出:学生有学习的潜能,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实现,而不是自我否定。师生关系应该备受关注,因为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师生对他们彼此关系的态度。
美国语言学家 Stephen Krashen 创建的克拉什语言习得理论( Krashen ' s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的情感过滤假设(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确认了三种与二语习得有关的情感变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并声称,情感变因并不直接影响语言习得,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一个心理过滤系统,它可以干扰或打断外界语言环境的必要性输入而阻碍习得 , 或使其顺利通过,进入语言习得机制而促进习得。低情感过滤(强动机 、 强自尊心 、 弱焦虑等)较少地阻碍或打断这种必要性输入,因此它比高情感过滤更可取。因此,在
外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友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低情感过滤中更有效地学习二. 情感教学渗透英语教学的几条有效途径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动力 从而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感教学法来组织英语教学便成了探讨性的课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的情感化首先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要以基本的人性理念为前提。十八世纪的卢梭极力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主张改变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民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