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看译者的语用移情(2)
2017-08-13 01:31
导读:如果将这句谚语直译为汉语,中国读者就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讲在罗马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又为什么要按罗马人做的那样去做?如果我们了解这句谚语的用
如果将这句谚语直译为汉语,中国读者就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讲在罗马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又为什么要按罗马人做的那样去做?如果我们了解这句谚语的用意,我们就可以不理会原句的字面意思,而按照汉语的习惯说法,直接传达出其用意:人乡随俗。
(2)他跟老人招呼了一声:“吃过没有,老爹?”汉语中的“吃过没有”是用来打招呼的,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关心对方是否吃了。知道了两种语言的语用习惯,我们就可摆脱原文的羁绊,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决定某些词语的替换和取舍,将之译为:“Goodmorning,Grandpa”,hegreetedtheoldmail.
(3)“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这个标语的意图是祝愿司机小心驾驶,平安上路,平安回家。如果将之译成“Gotoworkhappily,andcomebacksafely!”说英语的本族人是不会领会这句话的真实信息的。我们用一个简单的“oGodluck!”就可以了。总而言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处理的是使用中的意义,译者必须通过语用移情,才能决定采取那种翻译策略,从而准确翻译。
再比如,《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
(4)“癞蛤蟆想天鹅吃”(曹雪芹:165)
A toadhankenngforatasteofswan.(Yang:164)
Acaseof”Thetoadonthegroundwantingtoeatthegooseinthesky”(Hawkes:242)
这里,霍克斯用“鹅”(goose)的形象,替代了“天鹅”(swan)的形象,是为了适应英美读者的审美观。因为再英美文化中,“鹅”和“天鹅”是有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的。这从英语成语“aswanamong geese”中足见差别。可见,译者的语用移情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翻译的准确性。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95)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Manproposes,Heavendisposes.(Yang:90)
Manproposes,oGddisposes.(Hawkes:152)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充满了佛教和道教的意识。杨宪益先生利用了一个英语的谚语,但把其中的“god”改成了“Heaven”,从而保留了原有的宗教色彩。霍克斯却直接引用了英语谚语,未作任何改动,这样,他把原文的佛教色彩变成了基督教色彩这对英美读者来说当然更为自然、更容易接受。当然,这样一来,霍克斯把一个信佛的人变成了一个信耶稣的人了。可见,过度的移情于译语读者,而不考虑原文的文化内涵会造成一定的误译。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译者在处理源语文化信息时的基本倾向:杨宪益基本上移情于原文作者,目的是想尽可能多的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遵循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多用了异化策略,而霍克斯则移情于译语读者的理解,为了取悦于译文读者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
其实,从语用移情的角度看,归化和异化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应该说,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不仅不矛盾,反而是互为补充的。如翻译“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时,可以异化译为“Herbeautywould maketheifsh sink,thewild goosefalldown and themoon hideherself,and putthelfowerstoshame.”以便让中国文化被英美读者理解,接受,也可以在不需要保留原文文化色彩的情况下,去掉比喻归化译为“Herbeautyisbeyonddescription.”通过异化的译法,英语中很多比喻I生的词语已在汉语中广泛使用。如:Crocodile tears,angel,Pandora’Sbox,darkhorse,sourgrape,coldwar,forbiddenfruit等等,但是汉语中被移植到英语中的比喻性的词语相对来说要少,如“纸老虎”,thepapertiger,“半边天” Halfthesky等。翻译中的移情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如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进而会影响到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的独立性。可见语用移情在翻译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不懂外语的读者之所以要读文学译作,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译作来领略异族的文化。虽然归化式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另一需要,即阅读通畅的需要,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伤及文化的交流,无意中蒙骗了译文读者。Venuti认为,通顺式的翻译策略会掩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行为。对译者来说,重要的是不仅要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即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异同,而且还要有文化平等的观念,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并恰当的进行语用移情,会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三、结语
移情要求交际双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建构和理解话语,这也体现着文化宽容的态度,“文化宽容”(culturaltolerance)是缓解和避免因汉英民族思维习惯、文化模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不同而导致文化冲突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移情在语用学上体现为“交际对方着眼点”。从语用移情的角度看,归化和异化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应该说,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不仅不矛盾,反而是互为补充的。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要使这种交际活动取得成功,译者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作者的交际意图,并在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与认知期待的条件下,把原文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在处理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时,译者作为汉语文本的读者,应乐于语用移情,尊重、适应汉语文化,并在准确判断英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尽量地采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译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