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2 翻译成功的条件
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交际行为是与“关联原则”相一致的。因此,要保证翻译成功,译者在选择具体翻译策略时也必须保证译文本身传达了其最佳关联性。这条原则既规定了译文应该在哪些方面与原文相似,又规定了应该怎样实现这种相似性,即在选择具体的翻译方法时,译者应该保证译文内容对译语读者产生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但在表达方式I-X不使读者花费不必要的处理努力。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对意向读者的认知语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选择翻译方法时,要保证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虽然这条原则并没有指出具体的做法,但任何具体的翻译手段或方法都可以看作是关联原则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Gun,2004)。实际上翻译原则只有一个:时刻保证译文的最佳关联性。
3 关联理论在汉语寓言翻译中的应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由于在使用汉语寓言时,人们通常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因此寓言的意义是含蓄的。又是具有同一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熟知的文化遗产,因此它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是交际行为,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使交际成功,而不是与原文“对等”。“对等”是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尤其是在汉语寓言翻译中。而“交际”并不总是完美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奢望翻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完美的。根据关联理论。只要做到成功的交际,即保证译文符合关联原则,我们的翻译就是成功的。唯一衡量寓言翻译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译文是否对读者产生了足够的语境效果而未花费不必要的处理努力。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汉语寓言之所以成为翻译的难题,是因为一方面,原作者用寓言是为了表达含蓄而丰富的含义,所以译文也相应的必须产生丰富的语境效果;另一方面,汉语寓言由于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对理解它所需的认知语境有较高的要求,理解时所需花费的处理努力也较大。因此,我们可以将汉语寓言翻译中的困境在关联理论下重新定义:译者可以去除寓言中的文化因素,把它的含义直白的表达出来以减少译语读者的处理努力,但这样的译文可能是不成功的,因为它可能由于没有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不具有最佳关联性;译者也可以保留汉语寓言的文化因素,把它直接移植到译文中去,以期产生丰富的语境效果,但这样产生的译文也可能是失败的,因为它很可能由于花费读者过多的处理努力而不具备最佳关联性。虽然这看起来仍然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但在关联理论的关照下,译者总能找到一条出路。
根据关联理论,关联性是由语境决定的,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关联性不同。同样,与关联原则的一致性也是依语境根据关联理论,关联性是由语境而定的。这对寓言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一—译者在翻译中所能达到的成功取决于意向读者的语境。因此。在寓言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确定译语读者的语境与正确理解原寓言所需的语境有多大差异,由此决定在翻译中他能实现的与原文的相似程度。在选择具体翻译策略即明示手段的时候,译者只需将关联原则铭记于心,保证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又不花费其不必要的处理努力。“做到了这些,翻译就是成功的,而不是亏损、失败,更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