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3)
2017-08-13 01:54
导读:翻译这段旅游广告时,译者注意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没有把黄龙译成Yellow Dragon,而是根据译文的文化语境译为Huanglong。在多元化的世界里,因各民族
翻译这段旅游广告时,译者注意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没有把黄龙译成“Yellow Dragon”,而是根据译文的文化语境译为“Huanglong”。在多元化的世界里,因各民族制度、信仰、道德观和价值观千差万别,人们往往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联想、看法和理解。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语言禁忌反映了风俗的不同。文化差异影响着广告译文预期目的的实现。因此, 一个成功的广告翻译需要译者巧妙处理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及不同国家间的语言文化差异。译者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文, 还必须注意原广告中的文化意义, 甚至还要根据受众国的情况表现和丰富原文中没有的文化内涵, 使广告中的民族和传统文化更好地表达出来, 从而达到宣传产品, 促进销售的目的。广告翻译中文化意义的有效转换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 ,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广告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实用文体 ,广告翻译也应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 ,使广告功能在译语文化中顺利再现。为此 ,广告翻译应从译文语体、读者反应以及译语文化三个方面着手 ,采取各种灵活的译法,最终确保译文功能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Nida 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Leiden:Brill,1964:23-25.
[2] Nord Ch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 Amsterdam-Atlanta:GA,1991:28.
[3] 仲伟合,钟 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 (3):49.
[4] 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0,(4):9-12.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5]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13.
[6]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4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