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探析

2017-08-15 01:10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探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毕业 摘 要:在外语教学中代写,教师在传授语言知
毕业

摘 要:在外语教学中代写,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将与该语言有关的该国的文化知识引入教学内容,把2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会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达到这1要求,应明确规定在外语教学中将中外文化差异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重视文化导入渠道的多元化和文化导入方法的多样性。
 ;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导入;策略研究
   
  外语教学引进文化因素是近20年来我国外语教学和教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之1。外语教学应涉及文化教学,这在外语教学界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文化因素的引入促进了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总的来说,关于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同志对这1问题的重视还不够,把哪些文化项目引入外语教学中,怎样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们的意见也不完全1致。这是1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正吸引着语言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去开拓。
  
  1、提高对引进文化因素重要性的认识
  
  什么是文化?国内外学者的解释并没有1个完全统1的结论,他们的解释带有各自研究的学科的特色,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文化的本质。从狭义上讲,文化包括了文学、音乐、艺术、建筑、哲学、科技成果等人类创造的1切文明成果。从广义上讲,文化还包括了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相互关系等。概括地说,文化是1个民族的活动、风俗和信仰的总和。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播的手段之1。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反映文化。不同民族的心理结构和世界观深埋于它的语言结构中,不同的民族语言都体现着各自民族世代相传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特征。总的说来,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这样我们很自然地把人类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成果,应通过外语教学这1中间环节体现在外语学习者的目的语的文化能力上。文化因素1开始便有机地渗进了语言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词语层次,语言在自身的历史中积累了无数“文化沉淀物”。语言既是文化的1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便离不开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的了解。学生不了解文化,要学好外语是不可能的,教师不注意文化教学,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导入哪些文化因素使之更加符合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是1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我国外语教学的实践1开始也包括1定的文化因素的教学,只是在不同的时期结合的程度和形式不同罢了。另外,这也是1个不自觉的过程,也没有从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外语教学仅局限于就语言而教语言的地步。王宗炎教授说得好:“在语言学界,80年代前,由于偏重美国的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大家只讲语法,很少考虑词义、语用文化、社会习惯等问题,当然更无法预见国际学术交流、旅游、贸易等等对外语教师的挑战。”文化几乎是1个无所不包的概念,所以外语学习者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全部内容,这里就存在1个取舍的问题。文化内容在教学中的导入1般有3个方面的内容:1)与语言结构相关的文化;2)与背景知识相关的文化;3)与交际有关的文化。在导入的过程中,还应该就两种文化做些相关的对比,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当前,在外语教学中主要是对语言结构的文化差异介绍得较详细,背景知识和交际知识的介绍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笔者在这里从语言结构、语义呈现和语用性能这3个方面来讨论外语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文化导入内容。
  1.语构文化。它指的是词汇、词组、句子以及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即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的构造同民族的心理—思维文化关系最为密切。如俄语中说时间是按日、月、年的次序。在相当程度上语法结构方式正是1种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语言表现。而心理—思维文化对于语言的词汇、句法结构具有内在的支配力。如果在外语教学中能把这种具有支配力的潜在特点从无意识层面拉到意识层面加以审视和导入,那对外语学习者掌握外语的结构规则和表达方式是大有裨益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语义文化。语义文化指语义系统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大致包括以下七类内容:1)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无法对译的词语;2)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某些层面意义有差别的词语;3)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词语褒贬义不同;4)含有民族特殊文化传统信息的词语;5)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6)词语中反映的习俗文化信息;7)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等。在外语教学中应注意的语义文化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例如,英语单词potato1词,意思是“马铃薯”,而I'm a small potato意思却是“我是小人物”。在我们母语中“小人物”无法与“马铃薯”联系在1起,而它们在英语中则是母语文化附加在potato上的特殊含义。
  (2)词语在文化涵义上的不等值性。如“早上好”在俄语和汉语中所包含的时限就不同。俄语可用于整个上午,汉语只限于早晨。这种不等值性,正是文化差异的语言表现,是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点之1。 (3)不同文化对同1对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异在词汇及语义上的显示。俄语中对父母两系兄弟姐妹的称谓与汉语不同,俄语中的1个дядя统括了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等1辈,1个тётя包括了姑妈、姨妈、乃至婶娘等1辈女长者,而汉语中伯、叔、姑、舅、姨却秩序井然,各得其位。
  (4)体现1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习惯用语。如英美人常用的“talk turkey”1语,不是“谈论火鸡”,而是“直截了当、开诚布公”的意思。
  3.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指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也就是把语言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相联接起来所应当遵循的规则。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这类与语用相关的文化的导入可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敬语和谦辞、告别语、褒奖和辞让、忌讳与委婉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文化导入的几个基本原则
  
  1.实用性。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考虑到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因素。这1方面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另1方面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两者的兴趣,产生良性循环效应。
  2.阶段性。阶段性原则实际上就是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同时在贯彻阶段性原则时,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1致性,不至于使教学内容过于凌乱。
  3.适度性。所谓适度,主要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适度。教学内容的适度除了以上提到的实用和阶段两个原则外,还应该考虑该文化项目的代表性问题。属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就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1反3。同时还应该正确处理文化内容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之间的关系。重点应在共时文化上,适当引入1些历时的内容,以利于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等等。
 四、文化导入的策略
  1.文化导入要求的规定性。我们知道,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统1体,任何将语言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割裂开来的教学都是机械的、片面的、枯燥的,缺乏生命力的,甚至是错误的,这1点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纲中应对此提出具体要求或硬性规定,以此明确在外语教学中务必将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作为教学内容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人才的1项重要标准,使其在教学大纲中占据应有的1席之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文化导入渠道的多元性。由于中外文化内涵的广泛性,决定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渠道的多元性。1是文化导入不是由哪1门专业课独立可以完成的任务,因为文化内容渗透语言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哪1门专业课——语法、课文、词汇,还是听力材料或是泛读材料都无不包含着文化内容,所以各门课程无不涉及文化差异导入问题。2是文化内容的导入,与课程内容的深浅程度不1定成正比,不是说在1篇文章中有文化内涵和差异性,而在单独的词汇中就无文化差异问题,要注意对差异性的细致研究。可见,文化差异性导入的教学任务是1个整合的系统工程,是1个无量化界定的教学任务,显然这1教学任务的完成要靠所有任课教师多渠道的合力教学,才能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文化知识。
  3.文化导入的多样性。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两种文化的对比法,比较异同,也可以利用随文解说,进行文化导入,不拘1格地对语言材料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随文解读,明确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要素。可以利用第2课堂活动课、日常与学生思想交流谈话、开设英语角、举办英语晚会、订阅报刊等来加强对英语的直观感受,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4.文化导入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中外文化不仅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且具有很强的时空性,其内容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要研究中外文化的历史渊源,站在传承的角度上,来研究中外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要注意收集和积累所学语言的交际习惯、文化习俗和词汇的文化内涵、人名地名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学典故等,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要不断探究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外语教学新的方法和新的技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大自身的知识含量,使教学更有时代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总之,在语言教学中,明确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内容作为必不可少的1个组成部分融入其中,使语言的教授和文化导入同时进行,这将对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及其对所学语言国的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俞约法.有关文化因素教学和相应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学刊,1996(4):24-27.
毕业 网

    上一篇:新探整体语言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整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