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评价手段的改革

2017-08-15 01:48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探析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评价手段的改革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毕业 摘要: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代写对实
毕业

摘要: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代写对实验组学生导入形成性评价,旨在提出1套符合医学院校学生实际、较为系统的、开放式的、相对完整、操作性强、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方案,为较为客观、全面和科学地评价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依据,以进1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
  
  1、引言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1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不断提高新世纪的高端人才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04年初,教育部全面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首先,修改了教学大纲,制定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的要求转变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大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其次,是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改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模式上来。在公共英教学语中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改革。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已超越了传统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在更广阔、更自由、多媒体、多角度和大信息量的信息流间进行自主性和应用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必须在英语教学模式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成果评价这1环节的改革也是不容忽视的。
  
  2、大学英语评价手段改革的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R.W.Tyler历经八年研究后所作的“史密斯-泰勒报告”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评价理论的正式诞生。教育评价的范围很广,贯穿于1切教育活动之中,已成为教育过程中的1个重要环节。从宏观上说,它是对教育客观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并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从微观上说,它具有导向作用、管理作用、激励作用、诊断作用和鉴定作用。由于其范围和作用都很广,所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评价的类型也很多。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目的和作用,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终结性评价1般在教学项目完成后进行,是为了总结项目结果以决定是否继续,重点测量学生成绩,投入收效等。而形成性评价通常是项目评价者用来成功实施该项目的手段(Finch, 2000),是1种质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形成,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而且能够为师生提供促进发展的信息,其目标在于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因此,形成性评价开始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力争用它来弥补终结性评价的缺陷和不足。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967年,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形成性评价的理念。Black和Wilian把形成性评价宽泛地定义为教师和学生为了获得并交流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的信息而进行的1切活动,包括教师观察,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这些评价活动,只要能改善教学,使教学符合学生的需要,便具备了形成性评价的要素。
  英国中等教育委员会(SEC在1980年代起采用“基于学校日常教学的评估”(school-based assessment)手段,认为形成性评价可以测量出“某些不能轻易或充分地从终结性试卷所获得的学生的学业成绩(SEC, 1985:2; Wood, 1993: 71)”。
  
  3、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学习的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更多地是以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这种评价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和遏制了他们对英语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与此相反,形成性评价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之处。在大学英语的教与学过程中,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薄弱环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计划,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在辽宁医学院选取两个非英语专业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为控制组和实验组,确保两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显著性差别。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习日记或周记以及学习档案等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组学生导入形成性评价。  在实验班中,老师对学生的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入学后摸底考试成绩进行详细记载,对学生的基础、英语目前水平作到尽可能详尽的了解。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进步幅度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作为学期成绩的重要依据。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这种评价强调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实验班老师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客观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力争做出接近正确的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最终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语言教学活动的扩展和深化,多媒体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多样性、交互性等优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电脑的热情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找资料,参与教学内容的讨论。同时,语音实验室的数字版网络语音室也为学生提供了更感性的材料,创造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大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密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机会,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通过形成性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与自身现有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采取必要的措施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Black和Wilian还指出,学生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1个基本组成部分,它帮助学习者认清学习目标与自身的现有水平,决定采取何种措施来缩小现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因而,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本身即是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过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各小组成员表现出对本组同学高度的负责精神、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教师的纵向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和进步以及进1步改进的余地和空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五、总结
  
  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的教与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薄弱环节,对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进行积极有益的反思,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进展并确定努力的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加强英语教学质量的激励手段与措施。
  因此,如何运用好形成性评价是大学英语教与学过程中1个值得进1步研究的课题,有必要继续研究和探索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力争提出1套符合本校学生实际、较为系统的、开放式的、相对完整、操作性强、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方案,为较为客观、全面和科学地评价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依据,这将对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87.
  [2]Dam. Learner Autonomy: From Theory to Classroom Practice [M]. Dublin: Authentik, 1995.
  [3]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Dublin: Authentik, 1991.
  [4]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上一篇:浅析中学外语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