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谈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的两个关键点
深圳的中学生已有小学6年的英语基础,按理说,升上初中后的英语学习应该是比较有利的。但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适应、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反映出了不同的学习效果.96---97学年度我所教的两班初1学生中,有1名从东北转来的学生,小学6年从未学过英语,连26个字母也认不齐全,但参加补差训练仅用1个学期功夫,就赶上了班中等水平,而同期参加补差的学生中,有不少虽然小学阶段学了好几年英语,但进步总是不明显。我认为,这里不仅有学生本人的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力和方法有着关键性作用。在同等学习条件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两个关键环节。
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列入教学目的,充分说明了学习兴趣(动力)和学习习惯(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学校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有1项研究表明,影响学习成绩的多种因素的比重为: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因素占5%,其它占5%,从这些比例来看,习惯和兴趣居决定性地位。教学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放学回家书包刚放下就做作业;也有的学生在“家长高压,老师重压”下,1天到晚只知对着书本和作业本,“只知3国,不只魏晋”,结果无论如何“勤”,成绩总是上不来,这1学年我所任课的两班初1的学生中,入学考试英语课成绩在60分以下的占80%,到初1第1学期末参加全区会考,虽然分数都有提高,但“剪刀差”现象比较明显,有的只提高几分,提高了10分以上的有70人,30分以上的有17人。我分析认为,学校环境,老师条件相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境况呢?这恐怕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来查找原因了,象前面提到的那位同学,老师没有给予特别开“小灶”,家长也没有为其请家教,但成绩却上得很快,究其原因,学生本人“好学”、“会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老师的任务不但是授业,尤其是英语这1非母语语言教学,营造1个能够使学生既有兴趣,有动力的学习环境,又有正确学习方法,使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1方面,从内因的辩证关系出发,兴趣和习惯相对于老师的“教”来说,属于内因的范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学习英语面临的最大不同点是从听说为主向听说写读并举的过渡,在这1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尽快使学生适应、跟上中学英语学习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1方面,兴趣和习惯是学好英语的起点。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初1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特点和困难容易估计不足,有的学生认为小学的英语“好玩”,课堂上有说有唱,作业少,考试易过关,而现在1切都不同了,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厌学,出现过渡不平稳、衔接不顺利的局面。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并非因为老师的课讲得不好或者学生智力下降,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就要多从激发学习兴趣、传授科学方法入手,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增强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途径
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不是1朝1夕、1蹴而就的事情,反映在外语学习上尤为明显。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词汇、句型、语法、读音等基础环节掌握较差或很差。升上初中后面临较大的学习困难,使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爱学英语。学生1旦对学习英语感到有兴趣,“衔接”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我认为,最好的教法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而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所以,就初1年级而论,我认为是课堂上要多取直观、做动作、表演等艺术性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是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教师的形象和精神状态有很强的感染力,1个知识渊博、有亲切感、庄重而积极的教师形象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认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