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按照听、说、读、写规律组织教学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技能(听、说、读、写)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继承前人语言技能教学的经验,并汲取近年来技能教学研究的新成果。
语言技能与技能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技能教学分成不同等级,义务教育阶段1至5级,高中教育阶段6至9级。何为技能?技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学会的1系列复杂行为,像系鞋带、开门、操作计算机、投篮、开车等。这些技能通过模仿、教导、强化、练习等各种学习过程形成。有些技能如打篮球、演奏小提琴等,需要知觉-运动的协调。有些技能则需要思维的参与,含有大量需要快速理解的认知成分。语言技能的掌握既需要知觉-运动的协调,又需要理解。
听、读技能是接受性技能,即理解性技能;说、写技能为产出性技能,即表达性技能。课程标准对技能目标的描述以学生学习后可以做什么事情为内容,用“能够做某事”的方式表述,目标描述具体,可观察、可检测。
课程标准的1级技能目标以接受性技能为主。比如,听英语识别物品、听指令作出反应。读写目标为识别、书写简单的文字和符号。
2至5级技能目标仍有很大比重的接受性技能训练,同时,有1些简单的语言表达性训练,以打好语言基础为重点。3至5级对课外阅读词汇量有明确要求,分别为4万、10万、15万以上。
6至8级的技能目标更多地强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即通过使用语言做各种事情,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的规则,掌握语言的技能。比如,能通过重复、举例、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能描述简单的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6至8级的课外阅读词汇量有所增大,分别为20万、30万、36万以上。9级的语言技能要更多强调技能运用的熟练性,以语言的实践运用带动语言技能的发展。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接受性技能(听、读)教学中,听力理解、阅读理解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包含掌握听、读输入中的信息和掌握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的学习策略。
听懂、读懂信息要感知语言、识别词语、运用所学过的语法规则,利用背景知识、利用语境。
策略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更快、更好地掌握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的技能。通过策略的选择和策略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的技巧,达到爱听、会听,爱读、会读的目的。
听力教学、阅读教学不再追求最佳的教学途径,而是根据学生、教学条件和各种理论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的1般教学方法,是要根据学习需要多层次或多目的地去听、读语篇。力求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听、读获取语篇信息。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往往需要学生多次感受语言,领悟语篇含义。1次听、读活动,不1定能够满足学生注意力、短时记忆的需要或者语言理解的需要。学生可能关注了某点,忽略了其他;关注了局部,忽略了全局。有1种听力、阅读的教法不可取,即只听或读1遍,然后核对答案或猜答案。虽然这项活动使全体学生最终都能获得正确答案,但正确的答案不是听或读出来的,而是核对出来的、猜出来的。也就是说,这种活动对于学生的听力和阅读理解没起到作用。只关心唯1正确答案,会忽略学习过程。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且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精听、泛听,精读、泛读的形式。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性的听、读活动,聚焦语法的听、读活动,还可安排听力策略、阅读策略训练的活动。接受性技能的教学1般可以设计听、读前,听、读中,听、读后的活动,帮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和语言准备,关注不同的内容与策略。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接受性技能是积极、互动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输入。表达性语言技能的教学,即说和写的教学,同样要关注过程、内容、方法以及策略教学。表达性技能教学重在语言输出。输出过多地强调准确,会影响流利表达,而过多地要求流利性,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在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侧重。比如说,初级阶段,可更多地强调输入量和输出的流利性,鼓励学生敢于用所掌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这个阶段要充分保护学生表达的动机,让学生乐于、敢于用英语去表达,而不因语言知识和技能不完善就望而却步。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活动更富于创造性,更有乐趣。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还要逐渐地提高准确性。
表达性的练习分为控制性练习活动和自由表达活动。控制性活动要求学生使用某语言结构,重点练习该结构。自由活动不限制学生使用的语言结构,重点放在意义的表达。在自由表达训练中,交际策略的培养是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有些做法应努力避免:1是要避免因学生表达不够理想而放弃。学生在某些语言结构上还存在问题,正说明练习不够,应继续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错误多到错误少需要过程。2是要避免因高考不考口语,而忽视口语表达的训练,或因高考中写作占的比重比较小,就不练或少练写作。口语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够提高语言学习的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表达训练,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成了有实际作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1套抽象的语法规则。
概括起来,技能教学需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技能教学与策略教学的关系,接受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的关系,流利性与准确性的关系,控制性练习活动与自由运用活动的关系,语言形式与文化背景知识的关系。我们不仅要研究语言、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规律。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现有知识与能力,适应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有效学习策略以及对语言的喜爱、对文化的好奇。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林立: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把阅读策略当作重要教学目标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的主要语言输入方式,同时也是重点发展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能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自主性的发展,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并享受学习。
阅读策略教学有待深入进行
阅读策略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1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
目前,阅读策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1是对阅读策略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教师对阅读策略及其教学意义了解不足,学生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阅读策略。2是阅读教学程式化。几乎在每节阅读公开课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1律围绕跳读、略读、细读3种阅读活动展开,没有把阅读目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活动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阅读策略的教学缺少计划性和阶段侧重性。3是阅读策略培养有效性不高。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走过场”现象。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获得主要依赖于他们汉语阅读技能的迁移。这种自发状态的迁移,有效性不强。特别对于那些英语语言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在缺乏阅读策略指导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自身的阅读技能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