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乡村中学生英语学习风格问卷调查

2017-08-18 04:15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乡村中学生英语学习风格问卷调查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摘要:利用感知学习风格问卷对乡村中学生的
毕业

摘要:利用感知学习风格问卷对乡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乡村中学生的视觉型得分最高,听觉型次之,触觉型最低。男生和女生在学习风格上也是有所偏爱:女生在视觉型和听觉型上的得分逐步提高;而男生在触觉型上得分增长明显。根据此调查结果对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1些建议。关键词:感知学习风格乡村中学生英语教学1、引言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上来。他们试图通过研究,为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提供理论依据。学习风格在第2语言习得领域也被称为习得风格。不同的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内涵做了不同的诠释。Keefe认为学习风格是“特有的认知、情感、和心理行为、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和对学习环境反映的方式,它是1种1贯运作方式,可以反映出行为的深层起因”。Scarcella把学习风格视为“影响学生感知、记忆和思维方式的认知和相互作用模式”。而Reid通过对比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差别指出:“学习风格是以内在为基础特征的,往往感知不到或不自觉地被运用,学习风格是学生吸收和理解新信息的基础,学生可以鉴别自己倾向的学习风格,并可通过考察和练习各种学习策略来扩展之。”综上所述,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尤其是非本族语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对某种学习方式的偏好。迄今为止,研究者已经区分了50多种学习风格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是认知学习风格、感知学习风格和个性学习风格。第2语言习得研究对学习风格进行了许多实证分析,取得了1些成果。遗憾的是,这些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认知学习风格领域,而在感知学习风格和个性学习风格两个领域的实证研究则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不同的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使用某些不同感觉器官的偏好。根据这1事实,Dunn和Price(1975)把感知学习风格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触觉型(Tactile)、动觉型(Kinesthetic)。而O’Brien(1989)则直接划分成3类: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和触觉型(Haptic)。国内的实证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大学阶段(李涛,2004年;党少兵、刘子富,2001;余心乐,1997),对于中小学的调查研究还非常少。然而,中小学正是学习风格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乡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学习风格的发展趋势及其性别差异,以及高中文理科学生的不同,为中学英语教学和测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2、研究方法(1)被试的选取从山东1所乡镇中心初中随机抽取初2和初3各1个班。又在另1普通高级中学抽取高2和高3各1个班:1个文科班,1个理科班。总共发放325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15份。其中,男生180名,女生135名;初中2年级66名,初中3年级50名,高中2年级109名,高中3年级90名。(2)研究工具Lynn O’brien(1990)的“The Learning Channel PreferenceChecklist”是已经被许多研究者证实为最具有可信度和有效度的学习风格研究工具。考虑到原始英语问卷不太适合以英语水平不高的中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故对原始问卷进行翻译并作了相关修订。然后,又请1位精通中文的在北京某著名大学任教的外国语言学专家作了比较修改。经检验,3个因素解释了总变异的57。461%,内部1致性系数0。5005;总量表和4个因素的相关在0。595-0。689之间。(3)施测过程采取团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导被试填答问卷。(4)数据处理统计处理采用SPSS10。0。对有效数据进行了描述分析、均值和t检验,并根据软件处理结果作了相应的客观分析。3、研究结果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的视觉型得分最高,听觉型次之,触觉型得分最低。通过配对t检验(表2)发现两两之间有显著差异(视觉型—听觉型:t=10。98,p=0。000;视觉型—触觉型:t=16。43,p=0。000;听觉型—触觉型:t=8。84,p=0。000)。**表示p<。01为了更深入地观察感知学习风格在各个年级不同性别的差异和趋势,本研究选择不同的学习风格为因变量,以不同的年级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3)发现在4个年级当中,男生的视觉型和听觉型呈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女生的视觉型和听觉型得分有明显的差异(视觉型:F=2。66,p=0。05;听觉型:F=3。32,p<。05=,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触觉型恰恰相反,男生随着年级的提高稳步上升(F=7。66,p<。05=);女生没有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文科和理科的t检验发现没有显著差异(视觉型t=0。595、听觉型t=-0。343、触觉型t=-0。1040)。从整体来看男女性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视觉型t=-0。160、听觉型t=-0。301、触觉型t=0。727)。4、结果讨论和教学建议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乡村中学生在视觉型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听觉型和触觉型,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不是很显著。这在1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教师的传统教学风格。然而,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人才选拔考试方式的影响。目前乡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1直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使得教师客观上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保证良好的教学成绩,教师主观上宁可沿用1贯的传统教学法,也不愿意主动尝试新的教学风格。另1方面,升学深造仍然是很多农村孩子最好的选择。他们1般都是被动地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不在意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交给他们知识的。有研究表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英语听力和交际方面水平相对差1些,这也正是该学习风格调查发现的问题所在。所以对于乡村中学教师除了更多地采取适合视觉型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风格,灵活改变教学方法。*表示p<。05视觉型学习者1般通过阅读和观看来获得知识;他们喜欢记录感兴趣的信息和做有价值的学习笔记;他们对表格和图画尤其敏感。中学英语教师就要交给学生随身携带式记忆卡片的制作方法,帮助巩固新知识点,如词汇卡、句型卡、语法图解卡等。教师讲授新知识点时,时常要求学生在大脑中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同时尽可能地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这就要求语言教师拥有高度的激情,声情并茂地将每1堂课的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视觉型学习者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多媒体课件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喜欢在课堂讨论和阅读文章时记录详细的笔记。听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听觉刺激来获取信息,乐于倾听别人交谈,善于口头表达。而触觉型学习者喜欢操作性活动和亲自尝试。现行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显加大了对听和说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听力测验及其口语考试的出现。但是中学生的听觉型和触觉型得分明显偏低,这与乡村中学生的自身经济条件差密切相关,又缺少练习听说的人文环境和材料。针对这种现象,乡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课堂上设计1些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内容和可操作的表演活动进行教学。例如,低年级学生可进行分角色表演课文、模仿有趣的英文影视剧节目等;高年级学生可搜集英文诗歌散文、自编英文剧在课堂上自我展示。不同的学习风格各有其优点。教师要注意把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者两两结成学习对子,取长补短,发展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在本研究中发现1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女生的视觉型和听觉型的得分在不断地提高。这与脑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女生执行语言功能的右半球更为发达。而男生的触觉型的得分在逐步增长,这与男生的动手能力强及可操作资源的逐步丰富有着必然的联系。乡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男女生之间的差别,遵循他们各自的发展规律,在促进女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持续发展的同时,督促男生的读、写、听、说学习不断提高。参考文献[1]Bean,R。E。Cognitive styles of Korean and Japanese adultslearning English in the U。S。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Alaska Pa-cific University:Anchorage,1990。AK。In Oxford,R。L。and Anderson,N。J。A Cross-cultural view of learning styles。Language Teaching,1995。28,201-215。[2]Claxton,C。,P。Murrel。Learning styles: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process(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Report No。4)。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of Higher Education。1987。[3]Dunn。R,Dunn。k。,Price,G。E。The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Lawrence,Ks:Price System,1975。[4]Keefe J W。Learning Style:an Overview Student LearningStyles:Diagnosing and Prescribing Programs Reston,VA:National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les,1979。[5]Joy M。Reid。Learning Style in the ESL/EFL Classroom。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6]Knsella K。Understanding and Empowing Diverse Learn-ers in ESL/EFL Classroom[A]。Learning Styles in ESL/EFL Class-room Boston:Heinle&Heinle Publishers,1995。[7]Scarcella R。Teaching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Multi-Cultural Classroo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90。[8]Reid J 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Boston:Hoinle&Heinle Publishers,1995。[9]O’Brien,L。Learning Styles:Make the Student Aware。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Bulletin,1989。[10]党少兵,刘子富。英语学习风格调查报告。安康师专学报,2001。[11]李涛。1项关于学生感知学习风格的调查。基础英语教育,2004。[12]余心乐。关于中国英语本科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渗透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的必要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