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化差异影响下的翻译异化与归化(2)
2017-08-24 02:15
导读:宗教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途径。它是一个民族的信仰问题,绝不可滥用和误用。因此要遵从他们的信仰,异化这种方式在宗教用语的翻译中起到了显著的作
宗教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途径。它是一个民族的信仰问题,绝不可滥用和误用。因此要遵从他们的信仰,异化这种方式在宗教用语的翻译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在讲英语的国家中,基督教占主要地位,因此不难发现很多对人物、事件的引用是源于基督教的圣书——《圣经》:
A messiah————-救世主弥塞尔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也是长期流传的文化的来源:
临时抱佛脚——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least moment.
对归化处理不当会造成冲突和目标语言的读者对文化的错误理解,例如:
“There was some real falsity when they came to treat the Goddess of Mercy as a fashion plate of the court today.”
译法一: 中国人渐渐把慈悲女神描绘成穿着时髦的宫廷贵妇形象, 这可严重走样了。
译法二: 中国人渐渐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描绘成穿着时髦的宫廷贵妇形象,这可严重走样了。
佛教是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但是译法一很难让人能理解“慈悲女神”就是他们所熟知的“观音菩萨”,因为佛教中的人物已经被换成了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中的人物。
3.3 文化用词
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一些独特的词语或短语。也就是说,这个词具有文化特征并且能把这种文化特征带到某个社会文化的群体当中去。当它被用于跨文化交流时,就称之为独特文化词或文化用词。
因为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无法完全等同,我们最好采用异化的翻译方式来履行翻译的使命。
举例如下:关于物质文化,西方国家有我们以前从未听说的sandwich 和 hot dog,译者将它们介绍给我们中国人就称之为 “三明治”和 “热狗”。 而中国的饺子和豆腐被引进国外就称之为 jiaozi 和 tofu. 还如,中国有“旗袍”cheong-sam; 英国有 swallowtail“燕尾服”;美国有jacket“夹克”。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关于社会文化, 外国人都知道“中国功夫”Chinese kongfu. 在英语中,有他们的church“教堂” and missionary“传教士”; 而在汉语中有“道教”Taoism 和“阴阳”yinyang。
3.4 习语
习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在英汉翻译当中有两类习语。一类是在一个相似的文化背景下渐渐形成的,通常情况下将它们归化双方都不会引起文化误解,如:
Self do, self have——自作自受
雨后春笋——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after a 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