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用药观察(2)
2013-06-09 01:10
导读:4. 抗胆碱药;现已明确,胆碱能神经机制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胆碱药为非选择性MR拮抗剂,即对各种亚型的MR均发挥阻断作
4. 抗胆碱药;现已明确,胆碱能神经机制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胆碱药为非选择性MR拮抗剂,即对各种亚型的MR均发挥阻断作用。抗胆碱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或溴化托品,常规剂量雾化吸入后,3~30min起效,90~120min作用达到高峰,持续3~8h。可与β2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适用于夜间哮喘及痰多的哮喘患者。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后,粘膜吸收较少,也不通过血脑屏障,因此,支气管内局部浓度较高,疗效较好,而全身副作用较少。
5. 色甘酸钠类药物;代表药有色甘酸钠,主要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起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也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激活,可用于防治过敏性哮喘、运动性哮喘等[9]。色甘酸钠每次吸入20mg,每日3~4次,1个疗程约需2个月。
6. 酮替芬;酮替芬具有很强的H1受体拮抗作用,也能抑制支气管粘膜下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抑制细胞内Ca2+释放,并可逆转因反复使用β受体激动剂而下降的β受体敏感性[9]。成人每日2mg,睡前顿服,儿童0.08~0.1mg?kg-1?d-1,早晚2次分服。
7.其他治疗; 刘又宁等应用多巴胺、硫酸镁静脉点滴治疗哮喘,总有效率100%。其机制是哮喘发作时,气道平滑肌细胞内Ca2+流量通过各种途径增加,阻止Ca2+内流,有助于解除平滑肌的痉挛。Mg2+为天然的钙通道抑制剂,可代替Ca2+或竞争Ca2+载体系统,从而阻止Ca2+内流,使平滑肌兴奋——收缩偶联脱偶联,起到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赵佳南[15]等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FDP)5~10mg,每日2次静滴,连续5~7d,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停用FDP及平喘解痉药后,病情无反复,未见副作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5(20):261
[2]刘又宁.浅谈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几个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96;4(35):219
[3]张祖贻.哮喘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医师进修杂志.1996;11(19):2
[4]张珍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医师进修杂志,1997;20:619
[5]杜耀广.茶碱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