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107株耐药性分析论文(2)
2013-07-20 01:11
导读:转为敏感,其抗菌作用显著优于单成分,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从17.8%降至6.5%。同时表3显示哌拉西林耐药率有下降趋
转为敏感,其抗菌作用显著优于单成分,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从17.8%降至6.5%。同时表3显示哌拉西林耐药率有下降趋势,2001~2003年分别为22.2%,17.1%,15.6%,3年下降6.6%,原因有待研究。
在12种抗菌药物中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中介率呈逐年增长,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中10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钠耐药率63.6%,头孢噻肟钠耐药率虽然为38.3%,但其中介率高达48.6%,如表3所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钠的耐药率从2001年33.3%升至2003年的44.4%,同期对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从48.1%升至68.9%,升幅达11.1%,20.8%,高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BRSSG)2001年、2002年的结果,这不仅与细菌本身的生物学特征有关,还可能与三代头孢菌素在我院临床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有必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计划的连续监测。
虽然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用药与临床实际感染控制情况有一定差异,但比经验用药针对性强效果好[6]。为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延长抗生素使用寿命和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医生应按规范积极送检感染标本。同时,加强药敏监测可以弥补由于细菌报告不能及时获得的缺陷,在长期的耐药监测数据中出本院及院内各病区主要致病菌的耐药规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降低细菌耐药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彬,王辉,朱玉珏,等.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31-35.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2 叶惠芬,杨银海,陈惠玲,等.2001年广州地区常见病原菌耐药性.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0):602-605.
3 李家泰,李耘,王进,等.我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中华杂志,2003,83(12):1035-1045.
4 马越,李景云,张新妹,等.2002年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华医学杂志,2004,27(1):38-44.
5 Mutnick A, Rhomberg P, Jones RN, et al. Carbapenem resistance (R) in enteric bacilli and P. aeruginosa (PSA) in the USE(1999-2002): Report from the MYSTIC program 42nd Interscience on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2. San Diego, Abstracts NO. C2-303, 90.
6 孙景勇,倪语星.住院病人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与耐药特征.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2(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