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硫酸多糖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活性的研究进展(2)
2013-08-13 01:11
导读:而且降解之后海带硫酸多糖的多糖含量、硫酸根含量均增加,而单糖组成及多糖结构基本没有变化;Elisa[7]用H2O2降解Schizymenia binderi中的硫酸多糖,得到相
而且降解之后海带硫酸多糖的多糖含量、硫酸根含量均增加,而单糖组成及多糖结构基本没有变化;Elisa[7]用H2O2降解Schizymenia binderi中的硫酸多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8.5×103的片断,且具有抗凝血活性;马夏军[8]用超声波辅助H2O2降解麒麟菜硫酸多糖,降解后不需处理氧化剂,相对分子质量为5×103~4×104,水溶性明显增强,且活性基团得以较好地保留。
3.SPS多糖抗凝血作用机制 SPS抗凝血的机制与肝素类似,它能提高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抑制凝血过程中必需的丝氨酸蛋白酶、凝血酶和活化因子(FXa)的活性。Church [9]的研究表明,岩藻聚糖浓度为10μg/mL时可激活肝素辅助因子Ⅱ(HCⅡ),使HCⅡ介导的抗凝血酶活性提高超过3 500倍,而对的AT Ⅲ介导凝血酶的活化因子无太大影响,表明岩藻聚糖主要通过增强HCⅡ发挥了抗凝血的作用;Takashi[10]认为,昆布硫酸多糖能显著抑制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凝血酶的产生,它主要是抑制凝血酶的产生过程,而不是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低相对分子质量岩藻糖可加强AT Ⅲ和HCⅡ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11];从绿藻Codium cylindricum 中提取的硫酸半乳糖体虽没有增强AT Ⅲ和HCⅡ的活性,但可以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以及血纤维蛋白的聚合[12]。
4.影响SPS抗凝血活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SPS抗凝血活性的因素很多。不同来源的硫酸多糖抗凝血的活性会有很大差别。Yasantha[5]比较了7种褐藻硫酸多糖的抗凝血活性,发现E.cava,S.horneri 以及 S.coreanum的抗凝血活性最强,其它4种褐藻的抗凝血活性则较弱;Maria[13]研究了红藻 Gelidium crinale.硫酸多糖的结构与抗凝血活性的关系,发现2,3-二硫-α-半乳糖单元可增强抗凝血作用;Yasantha[5]测定了褐藻硫酸多糖酶解后多糖片断的APTT、TT和PT活性,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104的片断表现出高抗凝血活性;Shanmugam等[14]的研究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0.05~1)×104的岩藻聚糖有抗凝血活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8.5×104的片断则没有抗凝血活性;Susanne等[15]研究表明,硫酸多糖抗凝血活性与相对分子质量呈哑铃型曲线关系;Mariana[16]指出,呈线性结构的硫酸半乳糖体的抗凝血活性依赖于所带的电荷量、单糖的组分、硫酸基和糖苷键的位置等;Groth等[17]比较相同取代条件下硫酸化纤维素和磷酸化纤维素的抗凝血活性,发现后者的最低抗凝血浓度为2~5 mg/mL,是前者的100倍;若以四元胺基取代硫酸化纤维素中的硫酸基,则其原有的抗凝血活性全部消失。表明虽然同为负电荷的取代基,其产生生物学活性的效果不同,硫酸根更能诱导抗凝血活性;Mulloy等[18]通过核磁共振分析发现,保持硫酸基取代度不变,将硫酸软骨素B C4位上的硫酸基变为C6位硫酸基,其抗凝血活性完全丧失,表明C4位上的硫酸基发挥着抗凝血作用;王静凤等[19]的研究表明,枝管藻多糖普遍具有抗凝血作用,且有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施志仪[20]指出,褐藻糖胶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且静脉注射的效果明显好于腹腔注射。由此可见,影响SPS抗凝血活性的因素主要有硫酸多糖的来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糖苷键的连接形式、单糖组成、硫酸基的含量与位置以及硫酸多糖的用量与摄入方式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5.应用开发前景 全世界的藻类约3万余种,迄今被人们广泛利用的主要是红藻、绿藻和褐藻3大类,约100余种。大量研究表明,SPS具有抗凝血活性,它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双重作用,在溶栓的同时能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这是目前应用的抗凝血剂和溶栓剂都不具备的特点,所以,SPS有望取代肝素成为抗凝血物的新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药物所已经利用褐藻胶研制出多糖硫酸酯(PSS)、甘糖酯(PGMS)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我国有丰富的海藻资源,在开发具有抗凝血活性的SPS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永沛,邱晓燕,张东,等. 海带提取岩藻聚糖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3,24(10):78-80.
[2]Wang X, Yuan Y, Wang K, et al. Deproteinization of gellan gum produced by 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ATCC 31461[J]. J Biotechnol, 2007, (128): 403-407.
[3]芮雯,岑颖洲. 带形蜈蚣藻硫酸多糖的提取、分析及其抗病毒活性[J].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06,25(2):13-16.
[4]Bimalendu R. Polysaccharides from Enteromorpha compressa: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features[J]. Carbohydr Polym, 2006, 66(3): 408-416.
[5]Yasantha A, Won-Kyo J, Thava V, et al . An anticoagulative polysaccharide from an enzymatic hydrolysate of Ecklonia cava [J]. Carbohydr Polym, 2006, 66(2): 184-191.
[6]王琪琳,曲爱琴. 海带硫酸多糖的降解、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的分析[J]. 药物生物技术,2004,11(5):316-320.
[7]Elisa A Z, Betty M, Enrique M. Preparation of a low-molecular weight fraction by free radical depolymeriz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