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霉素片微生物检查方法的验证论文(2)
2013-08-17 01:11
导读:第二次: 53/64×100%=82.8% 第三次: 49/60×100%=81.7% 2.1.1.6.2 试验组的回收率: [(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第一次:(
第二次: 53/64×100%=82.8%
第三次: 49/60×100%=81.7%
2.1.1.6.2 试验组的回收率:
[(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第一次:(45-0)/58×100%=77.6%
第二次:(54-0)/64×100%=84.4%
第三次:(46-0)/60×100%=76.7%
2.1.2 霉菌、酵母菌检查方法验证。
2.1.2.1 试验组:取供试品10g,加入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于康氏振荡器上振摇10分钟,使片分散,500转、分离心后,分离上清液作为供试液。取上述供试液10ml,加入100ml稀释剂中,薄膜过滤,用冲洗液冲洗2次,每次100ml,第3次冲洗液中加入白色念珠菌菌悬液0.5ml,薄膜过滤,取出滤膜,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平皿上,23℃培养72小时,计数。
2.1.2.2 菌液组:取白色念珠菌菌悬液0.5ml,直接接种于营养琼脂平皿上,23℃培养72小时,计数。
2.1.2.3 供试品对照组:取上述供试液10ml,加入100ml稀释剂中,薄膜过滤,用冲洗液冲洗3次,每次100ml,取出滤膜,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平皿上,23℃培养72小时,计数。
2.1.2.4 稀释剂对照组:取稀释液10ml,薄膜过滤,用冲洗液冲洗2次,每次100ml,第三次冲洗液中加入0.5ml白色念珠菌菌悬液,薄膜过滤,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平皿上,23℃培养72小时,计数。
2.1.2.5 上述试验连续做三次,结果如下:
白色念珠菌计数后平均值:
稀释剂对照组菌数:第一次56个,第二次60个,第三次53个;
菌液组菌数:第一次45个,第二次47个,第三次42个;
试验组菌数:第一次43个,第二次45个,第三次44个;
供试品对照组菌数:第一次0个,第二次0个,第三次0个。
2.1.2.6 计算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
2.1.2.6.1 稀释剂对照组的回收率: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第一次:45/56×100%=80.4%
第二次: 47/60×100%=78.3%
第三次: 42/53×100%=78.2%
2.1.2.6.2 试验组的回收率:
[(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第一次:(43-0)/56×100%=76.8%
第二次:(45-0)/60×100%=75.0%
第三次:(44-0)/53×100%=83.0%
2.2 大肠埃希菌检测方法验证。
2.2.1 试验组:取供试品10g,加入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于康氏振荡器上振摇10分钟,使片分散,500转/分离心后,分离上清液作为供试液。取上述供试液10ml,加入100ml稀释剂中,薄膜过滤,用冲洗液冲洗2次,每次100ml,第三次冲洗液中加入大肠埃希菌菌悬液0.2ml,薄膜过滤,取出滤膜,放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 35℃培养24小时,取0.2ml上述培养物加入5ml MUG培养基中,24小时后,加靛基质试液5滴,液面呈现玫瑰红环。
2.2.2 阴性菌对照组:照上述方法操作,第三次冲洗时冲洗液中加入2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薄膜过滤,取出滤膜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于35℃培养24小时,再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于35℃培养24小时,未发现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典型菌落。
3 讨论 3.1 在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三次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菌回收率均不低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不低于70%,照薄膜过滤法可进行土霉素片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检查。
3.2 通过大肠埃希菌检测方法验证,阴性对照组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组检出大肠埃希菌,按薄膜过滤法可进行土霉素片的大肠埃希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