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明胶囊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论文(2)
2013-08-18 01:03
导读:③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以视力提高为标准,屈光度改变做参考。凡视力提高1行的为好转,2~3行的为进步,4行与4行以上的为显著进步。其中视力上升到1.
③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以视力提高为标准,屈光度改变做参考。凡视力提高1行的为好转,2~3行的为进步,4行与4行以上的为显著进步。其中视力上升到1.0或1.0以上的作为恢复。
通过治疗,110例200只眼中,视力获得不同程度好转的148只眼,有效率74%(其中好转33%,进步31%,显著进步10%)。其中视力提高到1.0或1.0以上的78只眼,恢复率为39%。
各视力组通过治疗皆有进步,但以0.8、0.9二视力组尤为明显,这二组视力皆上升到1.0以上。
在屈光度数改变方面,在-0.25DS~1.00DS屈光度中,有60只眼屈光度数消失,有18只眼屈光度数减少,减少幅度在-0.75DS~1.00DS之间,这些病例的视力都恢复到1.0或以上。
④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12岁,安阳某校学生,1992年4月13日就诊。主诉:视物不清,2年余。检查:视力右0.6/1.5,左0.3/1.5。外眼正常,瞳孔辐辏与对光反应正常,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屈光检查,R 0.6 -1.5DS=1.5,L 0.3 -1.5DS=1.5。诊断:双眼轻度近视。治疗:近视明胶囊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每服半月,中间休息3天,再服半月。一月后复查,视力右1.5,左1.2,屈光检查均为-0.50DS。
2.2 变性近视
① 一般资料
治疗者均系门诊病人,对具有各种变性近视症状的50例应用近视明颗粒治疗,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1~50岁之间。眼底症状主要表现有视乳头颞侧弧形斑,后极部豹纹状,囊样变性,视网膜血管变细变直,色素上皮萎缩,色素出血等。
②治疗方法
近视明胶囊,一次6粒,一日3次,口服。30天为一疗程。
③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以主诉疲劳症状改善或消失及视力提高为有效,明显好转为显效,稍微减轻症状视力稳定为好转。50例通过治疗,有45例视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显效20例,占40%,好转25例,占50%,无效5例,占10%。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④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47岁,安阳某厂技师,1990年10月7日就诊。
主诉:近视30年之久,常感双眼视疲劳,干涩昏花,如蚊蝇飞舞,今晨起床发现左眼视力锐减,眼镜不能矫正。检查:视力右0.08,左0.01,两眼外眼正常,散瞳查眼底,玻璃体点片状物游动。-12D见视乳头颞侧近视性弧形斑,视网膜血管稍狭小迂回,视网膜豹纹状,黄斑部散在萎缩斑及褐黑色色素增殖。左眼黄斑部有稍呈透明的出血,中心有圆形灰白色混浊,约1PD大小遮盖中心凹。屈光检查,R0.08 -1.200DS=0.1,L0.01 -1.200DS=0.01,不矫正。诊断:双眼退行性变性近视;左眼黄斑部出血;双眼玻璃体混浊。治疗:近视明胶囊,一次6粒,一日3次,口服。每服半月,中间休息3天,再服半月。一月后复查,视力右0.3,左0.2,屈光检查,R0.08 -1.200DS=1.2,L0.01 -1.200DS=1.0。查眼底左眼黄斑部出血吸收,双眼视网膜血管走行恢复正常,余症未著变。随访一年未复发。
3 讨论 近视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眼科疾病,它除先天遗传病例外,其他发病均以脑力劳动者为主。其中尤以青少年最为多见。学认为近视及并发症的发生,其病机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五脏之精气不能上注于目,目失濡养之故。《入门》述:“能近视不能远视者……属肝肾虚。”《诸病源候论》中述:“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皆注于目,若为气血充实,则视瞻分明,血气虚竭,则风邪所侵,令目暗不明。”根据这些认识,所以治则为滋补肝肾,补心益气,安神明目。近视明胶囊遵照中医文献论述,借鉴路际平老师的眼科经验及本人多年的眼科临床用经验,选用该方治疗近视眼。
目前青少年在校功课繁忙,作业较多,致使他们心肾气血大耗。加上许多孩子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坐姿不端,由此引发近视。而此阶段是治疗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假性近视会形成真性近视,甚至近视度数逐日增加。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根据眼底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病例资料研究证明,高度近视主要由脉络膜血循环障碍,使眼底特别是后极部发生变性萎缩。推测近视明胶囊可能与改善脉络膜血循环,增加眼组织的营养供给有关,因而发生延缓近视进展的效果。
近视明胶囊是一种纯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有效,价廉,适用人群广。临床应用未见不良反应,也无禁忌症,实为理想的治疗近视明的良方。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S].附录IL,2000年版.
[2] 路际平,路氏眼科医话[J].方药漫话,1963.9.280.
[3] 颜正华等,
中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7.814.851.853.85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