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中医治疗小儿厌食论文

2014-01-07 01:15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谈中医治疗小儿厌食论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童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病证,近几

摘要:童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病证,近几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多趋势。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近几年对儿童厌食症的研究、治疗概况做一综述。


关键字: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


厌食是较严重的食欲不振,以较长时期原因不明的厌食、体重显著减轻为临床特征。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小儿多见于1~6岁。小儿脾常不足,脏腑娇嫩,如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久病多病、损伤脾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绪变化、思虑伤脾,均可致厌食。
厌食症相当于中医所谓不食、恶食、不思食、不能食而瘦的范畴,散见于历代医籍中。清.董西园《医级))认为,小儿厌食“揆其致病之由,缘父母娇养太过,纵恣成性”,“适遇此症,惟壮脾胃、推陈气”。可见本症以脾胃不和为主,日久可致脾虚失运,造成纳呆、消瘦之症。若有情志因素,则又需从肝脾不和论治,解郁理气、健脾和胃。
[证治方药]
(一)脾胃不和
1.临床表现:食欲明显减退,食则嗳气、恶心,甚而呕吐,脘痞腹胀,大便干而不畅,小便如常。成人患者可见精神忧郁,默默不乐,夜寐不安,讳疾忌医等症。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滑或濡、缓。
2.病因病机:脾胃不和,胃不和则不食,脾失运则腹胀。
3.治法:运脾和胃。
4.方剂:不换金正气散(《局方》)加减。
药物:藿香6~10g,法半夏6g,苍术6~10g,陈皮6g,茯苓10g,厚朴3~6g,砂仁3g(后下),草豆蔻3g,神曲6~10g。
方义:苍术运脾燥湿,厚朴理气除满,半夏、陈皮和胃,砂仁、草豆蔻醒脾化湿,神曲消食开胃,茯苓健脾利湿。
加减:腹胀纳呆,加鸡内金、谷麦芽、莱菔子消导开胃;呕恶者加姜竹茹、苏叶和胃止呕;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或麻子仁丸通便导下;口水黏热或口甜者,加佩兰醒脾芳化。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5.变通法:可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均为《局方》)加减。
(二)脾胃虚弱
1.临床表现:厌食日益加剧,不思饮食甚而拒食,恶心呕吐,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容易出汗、感冒,四肢不温,大便秘结而数日一行。舌质淡,苔薄少津,脉虚缓或濡细。
2.病因病机:脾气虚而不能运化,胃气虚而不能纳谷,气血生化无源。

3.治法:健脾益气和胃。
4.方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党参(或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陈皮3~6g,砂仁3~5g,山楂10g。
方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和胃,砂仁醒脾,山楂消导增食。
加减:心悸气短者,加龙眼肉、枣仁养血宁心;头晕目眩者,加枸杞子、女贞子补肝;气短懒言者,加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呕吐恶心者加姜半夏、竹茹降逆止呕;纳呆不食者,加鸡内金、神曲开胃。气血不足疲乏甚者,加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气阴两虚口渴者,加乌梅、天花粉生津。
5.变通法:身体虚弱,骨瘦如柴,不思饮食,卧床不起,面色无华,毛发脱落,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气血两亏、心脾不足者,可用归脾汤(《济生方》)加减。若气虚下陷,脘腹虚痞,不思饮食,易汗出、感冒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三)胃阴亏损
1.临床表现:不饥不食,食不知味,厌食呕恶,口干咽燥,皮肤干燥无光泽,毛发枯黄易脱落,面色萎黄、苍白,易烘热汗出,手足心热,心烦少寐,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短。舌质红而少津,舌苔少或花剥,甚而光红无苔,脉细数或濡细无力。
2.病因病机:素体阴虚或热病后,或久而不食,阴液无源,胃气无津液以濡养,胃阴损伤所致。
3.治法:养胃增液,酸甘化阴。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方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沙参10~15g,麦冬10~15g,石斛10~15g,玉竹10g,白芍10g,乌梅6~10g,甘草6g,麻仁10g。
方义: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养阴增液,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麻仁润肠通便。
上一篇:探析ERK信号转导通路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的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