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温阳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2)
2014-01-26 01:34
导读:糖尿病属虚寒者,主乎温阳补虚、填髓固脱。施老最喜用黄芪配山药,苍术配玄参,认为黄芪补脾,山药益肾,苍术健脾,元参滋肾,一阴一阳,一脾一肾
糖尿病属虚寒者,主乎温阳补虚、填髓固脱。施老最喜用黄芪配山药,苍术配玄参,认为黄芪补脾,山药益肾,苍术健脾,元参滋肾,一阴一阳,一脾一肾,用于治疗糖尿病,可有降低血糖、减除尿糖之功。
任继学教授善于吸取现代医学的知识,融汇贯通。力主病位以散膏为本(“散膏”相当于西医的胰腺),肺、脾胃、肝、肾、三焦为主之标,病机以燥为核心。然燥邪伤人必随人身之气而化,故有寒热之分。任老认为:治疗消渴病补阴养津不能成为正法,必须先辨其阴虚、阳虚,然后再动静结合,阳虚补阳,以动配静,于“阴中求之”,则阳动阴生,阴津自足;阴虚补阳,以静配动,于“阳中求之”,则阴静阳复,阴液乃化。终使“阳化气,阴成形”,阴阳协调,津血自复,燥邪当除而病乃愈。任老常用自拟消渴方以附子2 g,肉桂3 g,温阳气而生津化液,即取“阳生阴长”之义,屡用屡验。
北京名医岳美中认为老年糖尿病,病久可阴及阳而常见阴阳两虚和肾阳虚衰,宜温阳滋肾,除金匮肾气丸而外,亦可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鹿茸丸(鹿茸、补骨脂、肉苁蓉、熟地黄、五味子、麦门冬、人参、茯苓、牛膝、地骨皮、玄参、鸡内金)。
赵锡武认为消渴病后期阴损及阳,应着重顾及肾阳,当以济生肾气丸或肾气丸以通利气机,温补肾阳。
由此可见,古今医家对消渴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肾阳虚有了一定的认识,充分肯定了温阳法的重要意义。
2 临床应用
近年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运用温阳法取得良效的临床案例,多有报道。胡亚丽[2]多采用温阳育阴法治疗糖尿病,根据“重阴必阳,重阴必阳。”遵循“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的原则,方用附片、桂枝、淫羊藿、补骨脂、黄芪温阳益气,于阳中求阴;枸杞、山药、山萸肉、黄精、地黄、丹皮、石斛,育阴生津,于阴中求阳辅以化痰除湿或化淤通络对治疗素体虚弱,久病真阴亏损,真阳不足的糖尿病取得满意的疗效。周鹰[11]认为糖尿病患者尽管有大量的饮食进入,但不能被人体所利用,究其原因,责之于寒,位在脾肾。病人能食多饮说明胃不弱,食而不解饮,饮而不解渴,是脾寒失运,不能转输之故也。水谷的消化吸收 ,虽在于脾胃,却有赖于肾阳的温煦,釜底无火,则虽能收纳而不能腐熟转运。况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谷气下泄,胃中空虚,则饥而欲食,随食随泄,随泄随饥。可见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上不能蒸化水谷以濡润于身,下不能固摄精微水液以职司开合。造成水谷之气不能由脾达肺,而直趋下源,下源不固,精微水液随小便泄出,终成寒消。故此,温肾助阳以化气生津,健脾助运以转输津液,为糖尿病治病之法,当贯彻始终。运用温肾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102例,显效病例占40.2%,有效病例占26.5%,总有效率89.3%。黄河清[4]应用金匱肾气丸加味温肾阳益肾气、滋肾阴济肾水以顾其本,并随肾精气阴阳虚损的程度增减乌附片、肉桂剂量,治疗2型糖尿病38例临床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姬云海[5]认为消渴病以阴虚为多见,但阳虚也不乏其例,常见于老年阳虚之辈,临床必须审慎论治,切不可以常法而投寒凉之味,用温肾化淤汤治疗2型糖尿病50例,临床治愈15例,好转30例,无效5例。黄腾蛟[6]在临床中发现消渴病久病不愈或血糖控制不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阳虚或血淤现象,肾气虚则阳虚,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