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贫铀植入后不同时相点对大鼠肾脏的损伤效(2)
2014-02-12 01:01
导读:超微结构观察:3个月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态异常,管腔狭窄闭塞,基底膜皱褶,未见沉积物,足细胞内吞噬溶酶体增多,系膜细胞明显
超微结构观察:3个月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态异常,管腔狭窄闭塞,基底膜皱褶,未见沉积物,足细胞内吞噬溶酶体增多,系膜细胞明显增生。间质中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核不规则,吞噬细胞内可见致密颗粒。近端肾小管内上皮细胞含有大量吞噬颗粒。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很多溶酶体。间质中多见吞噬细胞,胞浆内可见致密颗粒。6个月后,肾小球系膜显增生,胞浆内有致密颗粒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未见明显异常,仅见局灶性足突融合,基底膜增厚,并有致密物沉积,球囊腔可见许多蛋白性漏出物。肾小管或肥大或萎缩,胞浆内聚集许多溶酶体。萎缩的肾小管基底膜皱褶,管腔塌陷。12个月后,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塌陷,基底膜皱褶成团,管腔内有血小板及血栓形成,球囊上皮增生变厚。肾小管内皮细胞坏死破碎,管腔塌陷,间质大段纤维化,保留下的肾小管则结构完好。肥大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足细胞胞浆内有较多吞噬溶酶体和致密颗粒。18个月后,超微结构与12个月大致相同。
2.2 贫铀接触后各组大鼠肾脏功能的变化
在植入组大鼠,血液中的尿素、肌酐以及Na+、K+、Cl-等离子在接触贫铀后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见表1)。
2.3 胶原染色
对各组大鼠肾脏不同时相点石蜡切片进行胶原染色,经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Ⅰ型胶原显示很强的双折光性,为红色或黄色的纤维,Ⅲ型胶原显示为弱的双折光性,为绿色纤维。实验组大鼠肾脏中肾小管部分区域以及小动脉周围胶原染色呈阳性,染色强度及染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