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脉通对DAO患者ET-1、TXB2、 6-keto-PGF1a影响
2014-03-25 01:09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糖脉通对DAO患者ET-1、TXB2、 6-keto-PGF1a影响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性;糖脉通 [摘要]
【关键词】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性;糖脉通
[摘要] 目的 研究糖脉通对糖尿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DAO)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结果 糖脉通升高6-keto-PGF1a,降低TXB2、ET-1,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糖脉通方可能通过降低ET的分泌,调节TXA与PGI2的平衡,以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恢复血管的弹性度,增加血流灌注,从而改善下肢供血,达到治疗的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性;糖脉通
糖脉通是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总结,在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方药,为了探求在治疗中的有效机制,试从临床上对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希望能够发现其作用的部分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2004年10月~2006年4月我院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科的门诊病人,共60例。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中医
药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1990年制定的诊断标准[2]。
1.3 病例选择
1.3.1 病例纳入标准 凡先诊断为糖尿病,后患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且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年龄18岁以上者均可纳入研究病例。
1.3.2 病例排除标准 (1)有糖尿病的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者,如脑出血、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以及精神病患者;(2)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3)凡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 (1)采用随机的原则进行分组。(2)将纳入观察的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脉通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60例病人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4年。治疗组平均年龄(60.4±6.06)岁,对照组男平均年龄(59.6±7.51)岁,性别比例用χ2检验,年龄t检验,经
统计学方法处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大学排名 1.4.2 治疗 (1)糖脉通组:基础治疗 糖脉通(黄芪、党参、花粉、石斛、地龙、水蛭、土鳖虫、全蝎)(1付/d,水煎分2次服)。(2)西药对照组:基础治疗 烟酸肌醇(北京赛科药业,0.2g,tid)。(3)基础治疗:心理治疗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降糖治疗(根据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采用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空腹血糖维持在4.4~6.1mmol/L,餐后2h血糖维持在4.4~7.8mmol/L)[3]。
1.5 疗程 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两组病例间一般临床资料可比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内皮素B2、血栓素、6-酮-前列环素。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经t检验每组疗前与疗后比较P<0.01,两组疗后比较P>0.05。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下降明显,经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虽有差异,因P>0.05,故差异无显著性。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a)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XB2、6-keto-PGF1a变化比较 (略)
注:经t检验,每组疗前与疗后比较,*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
从表1以看出,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XB2降低,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6-keto-PGF1a升高,P<0.01,说明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比较,TXB2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6-keto-PGF1a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