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产出核算中的问题(2)
2014-06-14 01:07
导读:(2)资料来源。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统计调查制度对医疗卫生服务统计的相对忽视,使得一些医院没有建立起经常性的统计调查制度,其经常性资料来源
(2)资料来源。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统计调查制度对医疗卫生服务统计的相对忽视,使得一些医院没有建立起经常性的统计调查制度,其经常性资料来源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第二,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服务统计一般仅限于本系统或本部门,从而使得统计范围过窄,而且长期以来形成重实物量统计,轻价值量统计的核算观念,满足不了医疗卫生服务业核算的总体需要。许宪春(2004)在研究中国服务业核算时进一步指出,我国服务业产出核算中的资料来源口径问题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统计方面。按照“收入法”核算服务业增加值时,其分量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其中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是计算“收入法”增加值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但是,现有从业人员报酬的统计口径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如此必将低估劳动者报酬,并进一步低估总增加值。同时,现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核算也很难包括从业人员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特别是医疗卫生服务业中存在着许多“灰色收入”,目前也无法进行全面核算,因此又将导致劳动者报酬被低估,也同样影响增加值核算的准确性(岳希明、张曙光,2o02)。此外,现行服务产出核算仅使用了“收入法”,没有和货物核算那样同时还使用“生产法”,因此无法进行数据比对,且很难进行相关服务的生产分析。尽管上述学者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服务业核算,但就所存在的问题而言同样存在于医疗卫生服务核算之中,从某种程度上看甚至更为严重。
(3)产出的异质性。医疗卫生服务是对不同的病人进行的专项服务,因而其产出是非常异质的。例如,居民所患疾病的类型各不相同,即使几个病人患同一一类型的疾病,由于所处自然环境、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等冈素造成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和其他条件的影响,医疗机构对这几个病人提供的治疗服务也不完全相同。为解决这一问题,详尽的分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医院的治疗服务通常可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大类,每一类又可按各种疾病的类型进行更细的分类,等等。此外,社区服务、志愿者以及家庭护理等其他类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也是产出异质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并随着这些活动的日趋增长而渐趋重要。正如前述,产出的异质性增强往往需要更为详细的分类,搜集更加全面的差异信息,而过细的分类和大量的数据搜集工作又会增加核算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不利于基层核算工作的开展实施。当然,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许多诊断服务资本密集型的性质,使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迅速提高,其变化非常巨大。这种变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产出核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一些手术由于从“开刀”转向使用“激光疗法”,因而原来需要住院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