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六气”对预防中风病的基础作用论

2014-07-09 01:38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谈“六气”对预防中风病的基础作用论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 通过探讨六气与中风病的关系,从人体精微物质的角度
摘要: 通过探讨六气与中风病的关系,从人体精微物质的角度,分析了中风病的发病机制,并着重指出六气在中风病发病中的基础作用,从而强调预防中风病以六气为本的概念和治未病的重要思想。

关键词: 六气 中风病 治未病 脑血管意外

  中风病现代医学又称脑血管意外(CVA)或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50%~70%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1]。我国属脑血管病高发区,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病死率为120/10万,每年有195万新发生的脑血管病患者,其中156万死于脑血管病,生存的脑血管病患者达500万~700万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病的问题将日益严重,同时也给此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想打好这场防守战,最根本也是最必须的是要从预防着手,从治未病抓起。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医“治未病之人,治未病之藏”的重要思想。现根据这个中心思想,来谈谈六气在治未病(中风病)中的基础作用。
  1 六气与中风病的概念

  何谓六气?《灵素·决气篇》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故根据以上经文可知,六气在这里具体指的是精、气、津、液、血、脉等六者(而非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之气)。此六气虽有名称、性质、功能、病理之别,但均由水谷精气一气所化,分一为六,合而为一,为同源异名。在生理上六气是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在病理情况下又是相互影响的。对于六气不足所致的病症,文中亦有阐述,《灵素·决气篇》云:“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脉脱者,其脉空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逸脉外。临床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且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按病性分为出血中风(hemorrhagic apoplexy)和缺血中风(ischemic apoplexy)[2]。由以上可知,中风病的发生、发展,无论是在病因上还是在病理上都与六气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所致的大厥,肾精不足,气血虚衰不能温养四肢筋骨肌肉所致的偏枯等,均是由于六气的失调所致。
  2 气血与中风病的关系

  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而导致血和气都循经络上逆而发生大厥证。《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者养神,柔者养筋。”“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指出了气血与中风病的密切关系。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二者是相互资生,相互依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旺则血生,血旺又能作为气的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病理情况下,二者又相互影响,气病及血,血病及气。若气虚则固摄作用减弱,血不循经而逸出脉外发生于脑可导致出血中风;若气虚或气滞,推动血行的力量减弱,则血行迟缓,流行不畅,出现气虚血淤或气滞血淤,淤滞于脑血管就会出现缺血中风。

  譬如中风病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就是由于暴怒伤肝致气机逆乱,血随气行,并走于上而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中风病证。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的病变。近贤三张(张伯龙、张锡纯、张山雷)也多强调《内经》“血苑于上”,“血之于气并走于上”的病机。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就是针对此证而设的。
上一篇:谈血淤论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