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栀子苷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论文
2014-11-20 01:01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研究栀子苷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论文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目的研究栀子苷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小鼠热板实验,
摘要:目的研究栀子苷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小鼠热板实验,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实验,栀子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等。结果栀子苷25 mg/kg剂量(P<0.05)能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时间,栀子苷50 mg/kg剂量组和12.5 mg/kg剂量组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最大扭体次数减少百分率可达55%,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栀子苷12.5 mg/kg剂量组(P<0.05)和25 mg/kg剂量组(P<0.0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大剂量(50 mg/溶液kg)组能导致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液的吸光值显著降低(P<0.01),即对急性炎症渗出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没有明显抗炎作用,炎症渗出液中PGE2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其抗炎作用可能与PGE2释放没有关系。结论 栀子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关键词:栀子苷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栀子是药食两用传统中药,药用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寒味苦 ,归心、肺、三焦经 ,具有泻火除烦 、清热利尿 、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心烦 ,黄疸尿赤 ,血淋涩痛 ,血热吐衄 ,目赤肿痛 ,火毒疮疡等证,外治扭挫伤痛。栀子果中含有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其中栀子苷(geniposide)含量最高(含量可达6%),在栀子的药用效果中起重要作用[1]。本实验利用栀子黄色素生产过程中的废液提取和精制栀子苷[2],主要对精制的栀子苷进行了镇痛和抗炎作用研究[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品与试剂杜冷丁,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栀子苷,本实验室提取纯化[2];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伊文思蓝,上海
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厂产品;角叉菜胶, Sigma公司。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1.2 动物昆明种小鼠,18~22 g,湖北省动物防疫中心提供。
1.2 方法[3,4]
1.2.1 栀子苷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昆明种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 5 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栀子苷大剂量组(50 mg/kg)、栀子苷中剂量组(25 mg/kg)、栀子苷小剂量组(12.5 mg/kg)、杜冷丁阳性对照组。分组前进行筛选,调节小鼠热板测痛仪,使温度保持在(55.0±0.2)℃,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测痛仪内,记录自放入到出现舔后足所需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小于5 s或大于30 s出现舔后足者,以及喜跳跃者,一律弃去不用。取合格者进行分组,标记,重新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基础痛阈值。
栀子苷大、中、小剂量组连续3d 按时按量皮下注射给药,给药1次/d,给药时间间隔24h/次。每天给药前,先称小鼠体重,按小鼠的体重计算给药量后再给药,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体积的生理盐水。第4天时,给药组称重后按小鼠体重皮下注射给药,5组按顺序给药。每组给药后30,60,90,120 min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若小鼠在热板上停留60 s后仍无痛反应,则取出,按60s计算。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情况,作组间t检验。
1.2.2 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取昆明种小鼠 40 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 5 组,每组 8 只,打点标记后送入动物房饲养。5 组对应的分别是: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栀子苷大剂量组(50 mg/kg)、栀子苷中剂量组(25 mg/kg)、栀子苷小剂量组(12.5 mg/kg)、杜冷丁阳性对照组。前3 d给药同“1.2.1”项。第4天时,称完小鼠体重后,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仍然按时按量皮下注射给药,并且与前次给药时间间隔24 h,杜冷丁阳性对照组最后给药。依每只小鼠给药时间为准,杜冷丁阳性组小鼠给药 300 min 后即阴性组及给药组给药1h后,腹腔注射0.6%的醋酸溶液0.1 ml/10 g。观察扭体反应并计算20 min内小鼠扭体数。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情况,作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