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腓骨支撑术在复杂胫腓骨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体(2)
2015-01-01 01:40
导读:3.1 骨折区域的血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AO固定原则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无痛功能锻炼,但由于坚强内固定,往往可能造成骨折段的骨质疏松和
3.1 骨折区域的血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AO固定原则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无痛功能锻炼,但由于坚强内固定,往往可能造成骨折段的骨质疏松和再骨折的发生。近二十年来,随着生物接骨技术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以往对骨折内固定的认识,其主要强调能够刺激骨痂形成的固定方法。对长骨干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而重视长骨力线和长度的恢复,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骨折部位的血供。在技术上,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的方法,尽量保护骨折碎块的软组织连接。不强求以牺牲局部血供为代价的精确复位和广泛的软组织剥离,不求内固定物与骨骼间紧密服帖甚至不求骨折断端间绝对稳定,从而使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临床上常见的单独胫骨骨折,骨折移位不明显且稳定,受此启发,根据微创-生物学内固定理论,我们采用先解剖复位内固定腓骨,通过腓骨的内支撑器作用,牵引骨折的远近两端,使骨膜产生张力,借助骨膜和其他软组织的梳理与挤压,使骨折碎片得以复位,纠正胫骨的旋转,恢复小腿的长度及力线。本组复杂粉碎性骨折45 例,骨折复位满意,由于保护了骨折端的血供,骨折愈合顺利。
3.2 胫骨骨折的内固定物选择 有学者采用双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骨折,可使骨折断端内外侧同时受力加压,骨折端稳定[5],但易引起副损伤。为了维持复位位置、便于功能练习,在胫骨骨折的固定物选则上,作者同意尹承慧等[6]的观点。在髓内钉与外支架的应用选择上,以外支架为首选(本组36 例),因三维外固定架独特的三维立体设计,操作更为简单,手术创伤小,与外侧的腓骨固定结合使用,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矩型框架结构,骨折固定稳固,利于早期功能练习,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3 本术式的优点 由于小腿的解剖特点,骨折的同时常合并胫前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骨折端开放。有学者认为早期内固定固然有利于治疗骨折、处理创面,但也可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原本已脆弱的软组织再加上手术的打击犹如“雪上加霜”,因此主张分期治疗,即早期修复软组织,后期以微创为原则进行骨折内固定[7]。作者认为感染率一方面取决于软组织的受损程度及污染程度,更重要的是对伤口软组织是否做到了正确的处理,扩创、彻底清除失活组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