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模拟医学应用于临床技能教学的体会(2)
2015-05-16 01:12
导读:2 标准化病人 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对临床技能教学造成了巨大冲击,使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出现,相对缓解
2 标准化病人
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对临床技能教学造成了巨大冲击,使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出现,相对缓解了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克服了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缺点,解决了患者就医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使用SP进行问诊及全身体格检查的
培训,一方面有效规避了医学教育和考试中涉及的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使教学更贴近于临床实际;另一方面考核时,学生面对统一的病例,老师根据标准化评分,并结合SP反馈的信息,客观公正地打分,提高了考核结果的可靠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教学的配合程度日渐下降,使教学经常陷入病人让学生吃“闭门羹”的尴尬处境,而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错,病人的抗拒心理增加,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而SP使医学生能够完全将其视为真正的患者来进行操作,不怕出错。当出现错误时,老师和SP会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或错误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SP帮助学生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角色变换,克服了首次面对病人时的羞涩、不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平和心态,对学生良好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和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但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SP能模仿的临床疾病种类和症状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且SP只能模拟疾病的主观部分,却难以模拟疾病的客观表现;②真实病人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人的文化水平高低不一,而SP是具有典型病史,且表达能力强的病人,这与临床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4]。 3 simMan综合模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