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位置区域提示下视觉注意范围等级的ERP研究(2)
2015-05-17 01:06
导读:2.3 ERP记录 实验仪器为NeuroScanERP工作站,采用电极帽记录128导脑电。参考电极置于双侧乳突连线,前额接地,同时记录水平眼电和垂直眼电。滤波带通为
2.3 ERP记录
实验仪器为NeuroScanERP工作站,采用电极帽记录128导脑电。参考电极置于双侧乳突连线,前额接地,同时记录水平眼电和垂直眼电。滤波带通为0.10~40Hz,采样频率为500Hz/导,头皮电阻小于5千欧。分析时程(epoch)为1200ms,含基线200ms,自动矫正眨眼等伪迹,波幅大于±100(V者在叠加中被自动剔除)。
2.4 程序与任务
如图1(左)所示,首先呈现背景300ms,接着随机呈现一个黑色线圈(共3种大小)作为不同注意范围的提示物,时间为300ms。提示消失后,同时呈现11个月牙形的刺激物,其中只有1个竖向的月牙为靶刺激,另外10个为分心物;呈现时间为1200ms,以保证被试有足够的识别时间。提示物与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ISI)分为:短间隔400~600ms,长间隔600~800ms;两种时间间隔等比例随机出现。三种提示物出现的几率相同,除了10%的靶刺激出现在提示范围之外,其余都出现在提示范围以内。被试的任务是根据纵向月牙凹面向左或向右,分别用左、右手拇指按键,但对于出现在提示范围之外的靶刺激不做反应。对被试反应的正确性和反应速度做同等强调。不同被试的左右手按键进行组内平衡。
附图
图1 实验流程图(左)及记录电极位置示意图(右)
2.5 ERP数据分析与统计
对EEG分类叠加,可得到3种不同提示物诱发的ERP,以及不同ISI和不同提示范围内反应正确的6类靶刺激诱发的ERP。根据前人工作与本实验目的,选取28个电极点进行数据分析(见图1右),CZ、C3、和C4及其以前的14个电极点视为头颅前部,以后14个电极点视为头颅后部。地形图由128枚电极记录得出。根据ERP总平均图和前人经验,对前后部头颅分别进行方差分析(ANOVA)。提示物诱发的ERP在头皮前部的测量窗口为105~140ms(N1)、140~260ms(P2)、260~360ms(N2);后部为50~130ms(P1)、130~200ms(N1)、200~280ms(P2)、280~360ms(N2)。靶刺激诱发的ERP在头皮前部的测量窗口为30~120ms(N1)、120~260ms(P2)、260~360ms(N2);后部为60~130ms(P1)、130~200ms(N1)、200~240ms(P2)、240~320ms(N2)。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各段波幅(峰-峰值)、潜伏期分别进行3因素的方差分析,因素为刺激间隔(ISI)(2水平:短和长)、注意范围(3水平:小、中和大)和记录部位(头颅前部:14水平;头颅后部:14水平)。多因素方差分析的p值皆用Greenhouse-Geisser法校正,并对数据进行正常化处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 实验结果
3.1 行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