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肥厚性硬脑膜炎(HCP)与肥厚性脊膜炎(HSP)的病因多样,其中病因不明者称特发性HCP[12]。中耳乳突炎、恶性外耳道炎、鼻窦炎等作为病灶,可继发局灶性或广泛性HCP[3]。HCP属罕见病,易被误诊,现将笔者科室诊治的2例耳源性HCP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膜炎; 脑水肿; 耳疾病; 硬膜
1 病例介绍
1.1 病例1 患者,女性,51岁,左耳后间歇性疼痛6年,加剧2~3月,伴听力渐进性下降,于2002年4月1日住院。患者左耳后疼痛可自行缓解或口服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后缓解,不定期发作。入院前1年左颞部疼痛,核磁共振(MR)示左侧中颅窝底的脑膜明显强化增厚,颞叶脑实质水肿明显,诊断为“肥厚性脑膜炎”,经大量的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水肿范围缩小。入院前2~3月左耳及颞部疼痛加剧,伴右下肢疼痛,右手皮肤发红。无耳流脓史。耳镜检查见鼓膜充血饱满,标志欠清楚,无穿孔。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纯音测听示左耳混合性聋。CT显示:左鼓室、鼓窦及鼓窦入口见密度增高影充填,鼓窦入口较扩大。内耳未见异常。颅脑MR增强扫描,左侧中颅窝底的脑膜明显强化增厚,强化灶周围脑实质水肿明显,左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稍移位。左侧中耳乳突腔内异常强化信号影充填,部分层面显示,向上上连于中颅窝病灶。左侧内听道信号减低,不均匀。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涂片检查未检出隐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或阳性菌、结核菌。潘氏实验:阴性。实验室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25 IU/mL,血沉(ESR) 13 mm/h,类风湿因子(RF) 20.0 IU/mL,IgG 7.89 g/L,IgA 1.08 g/L,IgM 0.89 g/L,C3 1.0 g/L,C4 0.18 g/L,C反应蛋白(CRP)0.06 mg/L。入院诊断:肥厚性硬脑膜炎伴脑水肿(左)、慢性中耳乳突炎(左)。于2002年4月5日在局麻下行乳突根治术(左)。术中见乳突皮质骨略带黄色,乳突骨质稀疏、充血,易用刮匙刮除。乳突、鼓窦、鼓窦入口、上鼓室及中鼓室内均充满质地较硬的纤维肉芽组织,表层呈紫红色,乳突气房内的纤维肉芽组织为鱼肉状,但质地较硬。听小骨包埋于肉芽组织中,鼓膜亦完整。面神经水平段骨管已缺失。乙状窦骨板、鼓窦及鼓室天盖未见明显破坏。术中患者诉右侧肢体疼痛,下肢明显。术后检查示:病理示中耳乳突慢性炎性肉芽组织伴查见角化物;细菌培养示无细菌生长;霉菌培养示酵母样真菌生长。术后给予地塞米松、罗氏芬、甲硝唑及大蒜素等治疗,症状明显缓解,MR复查见脑水肿范围明显缩小。出院后给予口服强的松10 mg/d,共45 d。2002年8月,出现左面颊部疼痛、麻木再次入院。检查左三叉神经第三支痛觉减退,余颅神经未见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颅脑及颞骨MR增强扫描,左侧中颅窝底的脑膜明显强化增厚,强化灶周围脑实质水肿明显。入院诊断: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肥厚性硬脑膜炎。入院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等处理,住院39 d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后口服强的松35 mg/d,复查MR见脑水肿范围明显缩小。强的松逐渐减量,2003年8月,复查颅脑MR增强扫描,未见中颅窝底的脑膜异常强化增厚,左颞叶见少量异常信号影。2004年5月停用激素,随访至7月,未出现头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