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91%、宁夏4.61%;除了河北,都在中西部。占有率比较低的有上海0.16%、浙江0.90%、北京0.94%、江苏0.98%、重庆1.17%。这些省市都属东部发达省份或直辖市,并受本地(周边)强势的乘用车企业影响。总部所在的浙江省也仅有0.90%的市场占有率。我们按乘用车上牌量大小及其他辅助因素,将全国省级市场分成了三个等级(发达市场、次发达市场、发展中市场)。吉利市场占有率表现最好的是发展中市场(仅在海南稍差),其次是次发达市场(在安徽、湖北、吉林、重庆稍低),在发达市场市场占有率表现不好(直辖市、东南部沿海省份偏低)。同时我们分析了每个省区市吉利及其他15家主流车企的市场占有率,及16家企业在每个省区市的相对排名。吉利在全国的总排名第15。吉利的相对排名稍好些的有:贵州、河北、青海、西藏、宁夏、甘肃等。
由上图及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吉利品牌自身给消费者留下低端印象和不够先进的技术,造成了吉利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徘徊在较低的位置,并且仅凭借自身的较低的价格,吉利也主要是在次发达和发展中的地区的市场有相对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在发达地区的市场所占比例很低。
3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机遇
3.1战略转型的机遇
应该说,吉利低价的差异化战略只能帮助其站稳脚跟。但关键的是“长时间的低价造成吉利无力提高体系内供应商的层级,这也严重影响了吉利的质量”。[3]尤其是到了2007年,随着零部件成本提高,持续的低价导致了吉利无法完善服务,无法丰富功能,这就会影响其销量,没有销量和利润,也就没钱做研发。
对吉利来说,收购沃尔沃的重要战略机遇就是让市场重新审视吉利。通过100%全资收购获得沃尔沃的品牌与技术,增加吉利的附加值,从而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吉利低端低档次的地位,提升整个集团的利润率。
3.2国际化机遇
虽然目前吉利的重点还是在中国国内市场,但是一个的市场毕竟是有限的,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吉利一定会走出去,进行全球布局,那么这时沃尔沃的桥头堡的地位就显现出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沃尔沃销售的主要地区,吉利将来可以通过沃尔沃经营的销售、生产、服务网络为跳板向欧美布局。
4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挑战
4.1企业文化的挑战
企业文化的冲突将是吉利的首要问题。如果不能真正吸收沃尔沃的企业文化,吉利就会出现两种不同文化理念的冲突,比如追求短期利润与营造长期品牌的冲突,这将无法长久地为支持品牌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而提供支持。
4.2技术吸收的挑战
技术的吸收既是一种机遇,但其实也是一种挑战,他有双重的性质。问题在于凭借吉利的现有技术水平,能否有效吸收沃尔沃的技术来形成自身的研发能力。
4.3经营的挑战
目前摆在吉利面前的困难是怎样让沃尔沃迅速的起死回生,做到盈利。否则,对吉利来说将是巨大的包袱。沃尔沃在经营上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成本控制,作为一个规模较小的企业,沃尔沃在规模、管理、采购体系、产品平台、资金和运作方面由于规模较小,所以很难进行有效地成本控制,造成其在欧洲市场运营不佳。在中国市场,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为沃尔沃营造良好的销售渠道来与众多外资车企竞争,对吉利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4.4国外法律和劳资的矛盾
从众多的收购案例中可以发现劳资纠纷一直都是中国很多走出去的企业的软肋。因为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对劳工组织都极度不重视,出去了就毫无应对国外强势劳工组织的经验。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收购后吉利将内乱不断。
5结语
从以上的SWOT分析,似乎可以看出,吉利目前的优势是相对的,也就是它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只是基础性的,起步性的,与合资和外资大企业相比,它远远算不上是优秀,我们可以看出吉利的优势主要突出在对成本的控制、自身的性质和来自政府的支持,其他方面与别的大企业相比,吉利的劣势还是很明显的。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收购为吉利在转型和国际化等方面提供了机遇,但是对于吉利来说最为迫在眉睫的挑战更加明显,尤其是经营的挑战和可能的劳资问题,这都是很多中国企业没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从以上分析,笔者对吉利未来的发展还是很担忧的。
参考文献
[1]仝亚娜.你不一定知道的真相:吉利竟是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的[J].商业分析,2010.
[2]吉利收购沃尔沃,危险与机遇并存[N].新浪财经,2010.
[3]吉利收购沃尔沃,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N].凤凰财经,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