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城市营销助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2)

2013-08-20 01:05
导读:⑶对外形象宣传种类各异,色彩纷呈。杭州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城市,历来十分重视对外形象宣传活动。杭州每一阶段的形象宣传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针对

  ⑶对外形象宣传种类各异,色彩纷呈。杭州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城市,历来十分重视对外形象宣传活动。杭州每一阶段的形象宣传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针对性较强。此外,杭州的对外宣传善于“借势”,如2003年配合法国“中国年”活动远赴欧洲进行宣传促销,2005年又以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为契机,深入日本的中小城市进行宣传活动,借助国际大型活动的良好平台自身形象,得到了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总而言之,杭州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公关促销努力极大地提升了杭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为杭州总体城市品牌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基础。

  2.杭州市城市主要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城市营销观念初步形成,国际化起步较晚。城市营销观念起源于欧美地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起才逐渐出现城市营销的观念。目前,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对城市营销理论知之甚少,学习的经验十分有限,城市营销的观念远未普及,单凭有限的阅历和感悟很难应付这一复杂的工作。城市营销十分粗糙,甚至产生许多问题。全国600多座城市,最早明确提出营销城市的是昆明,杭州虽然较早就有了城市营销的意识,也有一些相关的实践,比如说杭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但至今未明确提出城市营销的观念。
  第二,城市定位变换过快。休闲之都、爱情之都、中国茶都、动漫之都、女装之都、会展之都……这些都在杭州的城市定位中出现过。在不断被这些形象口号刷新的同时,我们不禁会迷惑:杭州到底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杭州的城市定位到底是什么?杭州的城市营销到底是对应着哪一个定位?过多的城市形象定位不仅不能突出杭州城市的特色,反而会让人们模糊杭州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城市,分不清杭州的城市主要特色的是哪些方面,在城市认知的时候无所适从。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第三,城市营销的“产品”还不够强大,国际吸引力有所欠缺。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是建立在城市文化、、资本、城市创新、生活质量、国际沟通等非物质基础上的,以非强迫的方式达到自己期望结果的能力,是城市说服力、导向力、吸引力和同化力的总和。2010年,杭州市生产总值接近6000亿元,杭州市的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杭州的实力还有待提高。杭州市经济转化速度太慢,而导致经济结构转化速度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是杭州的产业结构提升速率很低;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增长率都很低。除此之外,杭州的较为拥挤,好多道路已经过于狭窄,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杭州近几年房地产过热,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了杭州市的国际吸引力。
  第四,国际营销力度不够。根据笔者的,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相关报道在国内外媒体出现频率较少,以网络媒体来说,登载“生活品质之城”相关信息的网站大多是浙江乃至杭州本地网络媒体,国内媒体如新浪、搜狐等略有涉及,但大多数主流网络媒体上的信息发布较少,国外媒体更是廖若晨星。另外,从宣传的内容上看,大多也局限在对杭州市的各个旅游景点的宣传,关于杭州市整体形象、招商引资的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很少。可见,城市品牌知名度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品牌整体对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第五,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事件营销还不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杭州已经在旅游、休闲、、动漫、文化创意、节庆会展等优势方面率先实现了国际化并达到一定水平。同时促进了旅游、、贸易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国际化。但是同北京、上海等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城市相比,杭州还缺乏影响力更大的事件营销,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种能引起世界范围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六,城市营销不够全面,国际化推进系统不完善。城市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城市营销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城市形象的塑造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美化和强化。不少城市营销时常常缺乏规划,往往漫无边际、分散出击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收效甚微,甚至削弱了城市的营销和创富能力。杭州市在城市营销方面的各项举措还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文化、经济和旅游方面的优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如,杭州近年来提出了生活品质之城的定位,但居高不下的房价和拥堵不堪的交通很难提高市民真正的幸福指数。
  四、国际化视角下杭州城市营销策略建议
  第一,创新营销观念和方法,加速国际化进程。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有国际化的理念。杭州市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以国际化的视野去开拓事业,加快自身的建设步伐,不断地创新方法,以提升在世界各国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杭州政府、企业、居民都应该成为积极的策动者和参与者。政府需要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提高效率和廉洁,敢于、善于创新观念和方法,成立或聘用专业的营销机构,成为国际化的积极推动者;作为企业,提高自主产权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研发新工艺、新方法、新流程,勇于开拓世界,不断提高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通过企业品牌带动杭州市城市营销;作为居民,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拓宽国际视野,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也是杭州市国际化的重要条件。树立城市形象,降低不良影响,需要城市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去完成。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第二,提炼城市品牌,提高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品牌已经成为城市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名牌则是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杭州市应该强化并持续的维护其“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品牌定位,不宜再频繁更换城市定位,要让世界都对杭州市有一个清晰的城市品牌认知,对杭州市的形象了然于胸。
  第三,提升城市营销的“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国际吸引力。要增加杭州市的国际吸引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国际化提供更多的便利。加快杭州道路交通等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建设,努力增开潜在的国际航线,并积极推进磁悬浮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道路交通服务系统。二是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速提高非农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并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国际性企业落户杭州。低碳产业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同时能够促进杭州城市的改善。三是配合党中央,更有效的控制杭州的房价,降低人民的生活。
  第四,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国际营销。国际的城市品牌传播,首先应该满足国外的传播对象对于“东方”理念的解释需求和满足需求。杭州的生活品质之城首先是东方的、中国的,在传播中应该用足有关东方和中国的相关元素。其次,必须根据不同国籍传播对象的文化心理结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传播。再者,生活品质之城的国际形象应该是现代的、文明的,与国际接轨的,让国际受众在接受传播之后能够留下对杭州之旅或者杭州居住高品质生活的感觉。传播载体的选择十分重要,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国际营销传播的有效载体之一,国际受众对于中国城市的信息大多是来自网络。因此,城市网站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但以杭州的现状来说,在栏目设置、内容丰富、信息更新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而且在城市品牌相关信息的发布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难以真正发挥网络国际营销的效力,这方面的建设应该是杭州市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五,更多的运用国际性的事件营销来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在提升杭州各项软硬件的同时,杭州市政府还应该积极寻求更多的国际机会,向北京、上海学习,更多的举办在国际上有更大影响力的盛会,并辅以更加有效的宣传。在举办大型盛会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比如说在举办国际动漫节的时候可以在国外具有影响力的城市进行广告宣传,让世界在了解盛会的同时认识杭州并爱上杭州。
  第六,营销方式系统化、国际化,全面推广杭州市。杭州市的城市营销决不能只从某个方面去做,一定要紧紧围绕其生活品质之城的定位,全面的去规划和建设。首先,城市规划要有适度的前瞻性,要以明确的方向性引领城市的现实发展。其次,要以营销理念建设城市,由于基础领域所提供的服务是面向全的生产者和消费考虑,具有竞争性与垄断性并存、公益性和盈利性并存的特征,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广泛的经济意义。要在营销思想的下,创新城市建设模式,吸引各民间资本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再次,要以营销理念管理城市,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绿化、公共资源等方面管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立足于城市主要吸引的客源市场进行全面营销。最后,在服务和争取顾客上,在每个环节都要考虑顾客需求,做到顾客满意。
  
  参考文献:
  [1]Ashworth.G.J&Voogd.Selling the city:M arketing Approaches in public Sector Urban.
  [2]Ward, S.V. Selling Places. The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of Towns and Cities, Routledge, New York,1998.1850-2000.
  [3]Kotler.P.,Haider D.H.,Rein I.,Marketing Places:Attracting Investment,Industry,and Tourism to Cities,States,and Nation,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3.
  [4]刘彦平.城市营销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5]吴可人.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分析与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4).
  [6]方秀云.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实践探索[J].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1).
  [7]王国平.生活品质之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于宁.城市营销研究:城市品牌资产的开发、传播与维护[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9]郭国庆,刘彦平.城市营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6,(2).

上一篇:试论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