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营销助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
2013-08-20 01:05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城市营销助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杭州市 城市国际化 城市 营销策
[关键词]杭州市 城市国际化 城市 营销策略
[论文摘要]国际化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重要动力。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的来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城市正加快推进“国际化”步伐,国际化问题逐步凸显。本文将在城市国际化的视角下对杭州市城市营销策略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杭州市城市营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其国际化的目标给出了营销策略建议。
一、城市营销与城市国际化
1.城市营销。Ashworth&voogd(1994)认为,城市营销是通过城市活动尽可能与目标顾客群的需求相关,根据既定目标与相应的战略规划,追求社会及功能最大化的过程。Meer(1990)、Berg(1990)、Ward(1998)等学者,也分别从城市竞争、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乃至城市推销等多个角度,就城市营销的概念给出自己的定义。科特勒(2002)从更广义的地区角度对地方营销作出了定义,认为“地方营销是满足地区目标的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和设计,成功的地方营销应该使得市民、企业对其所在的社区感到满意,游客和者对地方的期望得到满足。”郭国庆和刘彦平(2005)提出城市营销是指城市根据其现有或潜在的目标市场如市民、者、投资者、企业、出口市场等的需求及竞争现实进行甄别、发掘和创造城市的价值与利益,通过设计、生产和提供比竞争城市更能满足城市顾客特定需求的城市产品或服务,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系列研究、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2.城市国际化的主要标准。衡量城市国际化的标准是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是否超过本国范围、波及国际领域。具体而言,一是城市具有比较强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二是城市规模达到或接近特大规模,发展格局进入多中心分散化的阶段。三是城市拥有多样化和包容性的,国际观念逐步被广大市民所接纳。四是城市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体系,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快速提升。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二、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基础分析
1.杭州城市国际化的优势分析
⑴杭州的自然奠定了国际化的坚实基础。杭州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地形复杂齐全:山地、丘陵、平原、河流与湖泊兼具,湖光山色、园林风景美不胜收,西湖名胜和西溪湿地更是得天独厚、天下独绝,所有这些使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和宜居城市,当之无愧的“人间天堂”,奠定了国际化的坚实基础。
⑵杭州的人文生态环境铸造了国际化的重要品质。作为浙江省会城市、全国重要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具有先天禀赋资源,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⑶杭州的经济环境提供了国际化的发展动力。首先,“钱塘自古繁华”。吴越、南宋时期作为国都,杭州的繁华不必多说;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贵和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史上的杭州是个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的地方。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依然是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经济实力雄厚。2003至2008年,杭州连续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造就了经济繁荣和城市活力,并转化为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动力。
⑷杭州的社会制度环境构建了国际化的支持体系。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杭州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和文化成就,和社会民生等各方面也同步发展,并达到了较高水平。杭州创建优越的社会制度环境,构建了国际化的支持体系,吸引了全世界各类人才,为国内外的各界组织、商务和会议提供了落户杭州的条件,为他们提供生活与
的舞台,真正实现“住在杭州、学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目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劣势分析
⑴经济腹地的制约。上海与杭州同为我国东南沿海特大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但两者相距不足200公里,杭州处在以上海为经济中心的长三角核心区,受上海辐射。杭州受上海影响,周边直接腹地不大,城市国际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⑵对外的制约。对外交通国际化程度不高制约了杭州成为国际性交通枢纽。首先,杭州没有自己的国际深水港,远洋货物需通过上海和宁波的深水港运送,这些影响了杭州的出口以及重化的发展。其次,杭州缺少与境外直航的客源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的国际航线不多,而且班次较少。
⑶空间的制约。受杭州地形地貌条件约束,以及农保地用地性质的制约,今后一段时期,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较为有限,用地矛盾主要集中于工业用地。截至2006年,杭州市区8个开发区可供开发的用地不足10平方公里,不少优秀企业因无法落地而流向其他城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杭州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和用地集约的步伐,难以适应国际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⑷社交的制约。杭州的城市环境国际化程度不高,外籍人员的距离感较大。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杭州普通市民和窗口行业工作人员中的普及率较低,缺乏类广播栏目,缺少专门面向外籍人员的机构。到目前为止,杭州仅有外籍小学1所,没有专门的外籍中学。
⑸其它制约。适合外籍人员居住的房源不多抑制外籍人员长期居住的愿望。据,希望长期在杭居住的外籍人员占在杭工作外籍人员的65.5%,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地点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外围组团,而目前这些组团的生活设施配套水平、交通可达性都与市中心房源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外籍人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杭州城市营销的现状与不足之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杭州市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区域城市相互竞争的行列当中。杭州市凭什么参与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如何在竞争中获取发展资源,杭州市城市营销势在必行。
1.杭州城市营销的现状
⑴杭州拥有众多的对外宣传口号和行业品牌。近年来,杭州提出了一系列对外宣传的形象口号。纵览杭州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形象口号,我们也发现,其中大部分形象口号其实是源于行业品牌而非城市品牌,如女装之都、会展之都、茶都等,只是揭示了杭州的某一方面特色,难以作为杭州的总体城市品牌。而且,多种形象口号的同时存在,容易导致城市定位不清,在对外宣传时也难以把握城市的核心价值。因此,杭州急需一个定位清晰并且能囊括城市各种优势的总体品牌。
⑵节事活动是杭州城市营销推广的重头戏。“在杭州,平均一天一个展览九个会。”利用会展、节事的机会营销城市,是杭州城市形象的重头戏。杭州是中国现代博览会的发源地之一,各种会展数目繁多。2008第十届西湖博览会正式冠名为“国际博览会”;2010年建成并启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世界一流的会展设施,会展业的规模和品质不断提升,成为杭州经济社会走向国际化的发动机。西湖博览会,休闲博览会,国际动漫节,这三大具有绝对代表性的会展,尽管举办次数,主题内容,以及着力方向的各有不同,却无一例外地对其举办城市—杭州,在各个领域起到了推动和提升作用,可以说,杭州的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正为杭城内外广大民众所关注的品牌建设,都得益于会展影响的合力作用。